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全市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发言摘登-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全市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发言摘登

来源:未知     点击数:1212     日期:2022-02-09 09:45:56
勇当高端产业主力军 建塑智慧园区新标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2021年是谋篇布局、使命必达、奋勇争先的闯关夺隘年,全区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过硬业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新的一年,我们将锁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壮大产业集群、加速动能转换、建优功能配套,激扬干事创业豪情推动各项事

勇当高端产业主力军 建塑智慧园区新标杆

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2021年是谋篇布局、使命必达、奋勇争先的闯关夺隘年,全区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过硬业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新的一年,我们将锁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壮大产业集群、加速动能转换、建优功能配套,激扬干事创业豪情推动各项事业再创佳绩!

一、聚力构建高端产业体系,稳定经济发展“基本盘”。锚定方向攻龙头。专注研究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精密结构件等产业链补链强链,融接沪苏深主攻国内100强,力争全年新签约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重抓项目快见效。围绕协议对照“班子成员挂钩包保”抓推进,以“5个月新常态”提速度,及早竣工总投资12亿元鑫科森笔电、6亿元海古德氮化铝、5亿元羿昇智能等一批重大项目。培大育强蓄势能。深化“三项清理”,完成德东、宝控、恒舜等企业并购重组,利用2支引导基金加速实施PCB线路板、40万片DCB等1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实现亿元以上开票销售企业20家,星级企业13家,新增申铠、安速等8家规上企业。

二、全力点燃创新驱动引擎,培育园区升格“增长极”。支持企业强筋壮骨。深化产学研合作20项以上,分类施策靶向服务,确保年内申报高企15家、瞪羚企业2家。实施数字战略推进计划,富乐华半导体创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伟龙、富乐华石英等4家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智能车间。提升载体服务能级。释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孵化链条优势,富乐华研究院创省级研发机构,突破“国字号”研发平台。协同推进网界河创新大会办出特色、水平、成效,睿行、麦腾创成省级孵化器加快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加快人才集聚步伐。实施招商引才同步发力,突破2—3个“双创”大赛高端人才项目,年内申报“黄海明珠”5人、省“双创计划”2人,引进“科技副总”2名,建成200套人才公寓深耕筑梦热土。

三、倾力健全服务供给网络,建设城市生态“会客厅”。完善产业功能配套。在融接主城区上,加快实施路桥、河道迁改、垃圾中转、绿化提升等12项工程。在改善居住环境上,新建29万平方米安居工程和8万平方米产业社区邻里中心。在生产要素保障上,构建以购物公园为中心的“15分钟现代生活圈”,新建20万平方米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加速器。畅通合作共赢渠道。在互联网大厦打造1—2层风投、创投等金融服务亮点,深化与北斗产业园合作,联合打造东湖特色科创园,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协作、互联互通的发展格局。强化高位服务效能。坚持30个重大项目、30个重点工程、40个重要事项专人挂钩负责,运用市场化手段做大引导基金规模,在设备奖补、创新激励、招才引智上发挥政策集成效应,撬动产业裂变式扩张。


做强工业经济底盘 夯实产业强市根基

市工信局

2021年,工信局矢志不移推进制造业发展,产业结构在创新转型中优化升级。今天市委、市政府擂响新一轮激情奋斗、跨越争先战鼓,我局将以此次大会精神为引领,扛起“开路先锋”担当,拿出“拼命三郎”斗志,打造“产业强市”高地。

一、聚焦实体经济,增强区域比拼硬实力。从头从早抓招商、强链条。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抢抓苏南产业转移契机,紧盯“链主”、上下游、产供销企业,久久为功,持续突破,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80个,规上开票销售突破1000亿元。从紧从快攻项目、增实力。紧盯55个目标竣工项目、18个新增长点项目,过细做好要素服务、抓好过程管理,持续壮大园区主阵地,错位发展工业特色镇,三区工业开票销售超700亿元,建成工业百亿镇3家。从细从实育企业、塑特色。支持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强化自主创新、做精产品质量,着力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控力,全年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超50亿元企业3家。

二、聚力“智改数转”,打造转型发展强引擎。全面系统推进。聘请国内知名顶尖服务商进园区、驻工厂、入车间,开展规上工业企业免费个性诊断,实施100个智能化改造、150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全年诊断、转型覆盖面分别达60%、50%。突出标杆引领。发挥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作用,围绕“一产业一标杆”,支持磊达、领胜、科森、富乐华等企业率先示范,新创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4个、省首台套装备2个,实现省级工业互联网工厂零突破。强化数字基建。加大金科森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区县行企业免费注册活动,全年注册企业突破2000家。推进“5G+工业互联网”支撑工程建设,全年新建5G基站350个以上。

三、聚合要素服务,激发企业主体新活力。当好产业升级的“参谋部”。从产业研究、信息收集、招商选资、项目建设、质效跟踪到后期培育,全方位做好参谋服务工作,形成全链条的推进机制,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向专业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当好项目服务的“先锋队”。加强与上级工信部门的对接汇报,积极跑部进京、跑省进厅,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列入国家、省各类计划,为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当好企业发展的“勤务员”。持续放大“制造业28条”“乡镇工业7条”等激励措施,做到工作“主动上前、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把工信局建设成为“企业娘家”,用企业家的满意作为事业追求的标准。


勇当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主力军

市住建局

过去一年,我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系统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实现城市形态业态质态同步提升。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城市能级提升行动”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产业强市、品质兴城、实干惠民”的奋斗指向,按照“绿色智造地、生态康养城”的发展定位,注重内外兼修,优民生补短板,建设形象更优、活性更足、能级更高的美丽宜居城市。

一、围绕产城融合,增强城市赋能。扎实推进振兴路跨通榆河大桥、经十路、红兰路西延等工程,确保上半年竣工,促成“一城四区”深度融合。加速推进七里漾二期工程,新建宋韵街区、希尔顿酒店、邻里中心等功能项目;高标准打造串场河城市田园风光带,与通榆河、何垛河形成“半马”绿道。

二、突出有机更新,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实施寺前街、玉带街等6条特色街区建设,新建改造城市公园绿地5万平方米,打造“东台董小园、园中遇见美”胶囊公园省级特色品牌;实施5138户城市棚改,努力让更多的市民改善住房条件;突出81个老旧小区适老设施改造,让老年人生活更便捷、更舒心;下决心打通16条断头路,确保陆家滩路9月份通车,新民路、金光路、北关路等工程11月份竣工;实施城市社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16个项目,完善医疗、幼托、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5分钟社区便民圈”“15分钟城市生活圈”,让城市充满灵性彰显活力。

三、坚持争一流创唯一,创塑住建品牌。抬高工作标杆,以要干就干出成效,要做就做到极致,要评就争头彩的事业追求,比贡献、比服务、比作为,咬定“盐城居第一、全省进前五、全国有影响”目标,在城市棚改、房地产发展、物业管理等方面探索创新、塑造特色、创造经验。坚持本土建筑企业培育与外地企业引进两手抓,争创星级企业4家以上,全力争创“鲁班奖”“扬子杯”等工程奖项。


激情赶考勇争先 奋斗作答谱新篇

安丰镇党委、政府

过去一年,我镇坚决贯彻“绿色智造地、生态康养城”战略部署,全力建设精密制造产业强镇、盐韵文化旅游古镇、美丽宜居幸福小镇。新的一年,我们将以翻篇归零的心态激情再出发,在“特色名镇”建设上立标杆、做示范,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一、专注深耕“产业强”,奋力谋求发展新跨越。充分发挥禀赋优势,心无旁骛壮大优势产业、增强比拼实力。做强精密制造,精准补链强链,首季开工1个5亿元项目,全年新开工8个亿元以上项目并实现10亿元项目的突破,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3家,确保工业开票销售增长20%以上,努力以最快速度跻身“百亿镇”。做优专业园区,建成运营园区邻里中心,提档升级钢材市场3A级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在镇级率先创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做精高端农业,“一村一特”培植品牌农业,推动形成东淘大米、下灶蚕豆、跃进萝卜等百花齐放格局,争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带来更多强村富民硕果。

二、精心塑造“人文美”,持续增添城镇新活力。以“底蕴挖掘+功能再造”,打造区域最美城镇。提升功能品质,实施16项重点工程,同步推进新镇区配套、老街区更新,尽快建成开放恒融广场,盐城首家镇级一级综合客运站投入使用。厚植文化特色,以串场河文化带为轴,改造一批老院旧巷,融入更多历史元素和民俗风情,向水而行凸显“盐韵古镇”独特风貌。做靓特色旅游,以古南街为中心,做精中街,拉伸北街,加紧修缮鲍氏建筑群、周法高故居等古建筑,推出一批文创精品,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区和省高品位步行街示范街区。

三、提振奋斗“精气神”,激情创造跨越新业绩。聚焦全市大局,以实际行动诠释“看得出、站得出、豁得出”。树立更高追求,坚决“比贡献争第一,比服务争一流,比作为争唯一”,敢于打破天花板、挑战不可能、抢夺制高点。锤炼更严作风,从班子成员做起,带头雷厉风行向前冲、快落实,带头迎难而上涉险滩、攀高峰,带头恪守初心解民忧、促共享,以干部汗水赢得群众赞美。营造更优环境,全力叫响“安丰最心安”品牌,以服务“精细化”孕育发展“加速度”,让“有一种幸福叫安丰”更加令人憧憬,为全市奋进绿色现代化、勇当沿海排头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初心惠民生 沿海站排头

市卫健委

过去的一年,我委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的一年,我们将紧扣全市中心大局,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硬担当,全面展现病有良医新作为,奋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大跨越。

一、聚焦“精准精细”,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以如履薄冰的高度警醒,时刻保持应急激活状态。严抓重点人员,紧盯“入城口”“落脚点”,快速排查、即时处置、分类管控,确保大数据交办重点线索2小时、一般线索6小时查实落地。严管重点场所,全面升级“疫情防控119”平台,坚决做到亮灯报警情况“事不过夜”。落细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冷链食品和进口货物逢进必检、逢进必消,有效遏制输入风险。严实重点措施,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新建健康驿站,严格集中隔离管理,持续提升核酸检测、医疗救治、流调溯源能力,全力构建人群免疫屏障,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二、聚焦“提质提效”,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始终载体、内涵两手抓,用心深耕“病有良医”。“强龙头”提升体系,市人民医院加速“一院两区”建设、全力创建三甲,中医院重抓资源整合、跻身全国百强,镇卫生院全部达国家推荐标准,100个村卫生室达省甲级标准。“双一流”铸就质量,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消化内科、泌尿外科、检验科争创省重点专科学科,“五大急救中心”全部达国家标准。“防治养”传承中医,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化医防融合,创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

三、聚焦“创新创优”,创造一流服务品质。善于借势借力,让全周期全方位服务更有温度。共享优质资源,推动“五大信息中心”接入上海、南京等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高效运行区域审方中心,惠及更多基层百姓。拓展健康管理,建优“云诊室”“家医签约平台”,用好“健康积分”,努力实现全人群健康管理。提升智慧医疗,推动“智慧医院”升级改造,实现5G远程手术示教,电子病历通过国家五级测评,让群众享有更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