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驻村日记-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驻村日记

来源:未知     点击数:1280     日期:2022-04-18 09:13:25
防疫不隔​情 小村有大爱◎市纪委监委 顾剑峰“老陶啊,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你们夫妻俩在上海,大家对你们的实际困难都很关心。先筹了一笔钱汇给你,是大家的一点心意,我们等你们回家……”4月13日下午,在梁垛镇中联村村部,党总支书记柳亚青正和因疫情留在上海的村民陶雪广通电话。2020

防疫不隔​情 小村有大爱

◎市纪委监委 顾剑峰

“老陶啊,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你们夫妻俩在上海,大家对你们的实际困难都很关心。先筹了一笔钱汇给你,是大家的一点心意,我们等你们回家……”4月13日下午,在梁垛镇中联村村部,党总支书记柳亚青正和因疫情留在上海的村民陶雪广通电话。

2020年,陶雪广的妻子申丽不幸患上癌症。此前申丽就因发生交通事故花费了大额的医疗费,家中还有上学的儿子,一家人靠陶雪广打工维持生计,现在申丽又患上癌症,无疑给这个原本就处于困境的家庭雪上加霜。今年初,陶雪广带着申丽前往上海医院治疗,一家的生活也越发拮据。就在夫妻俩准备回东台老家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他们回家的步伐,他们选择留在上海租住的房屋内。

中联村在组织对本村村民在外务工人员信息摸排中,了解到陶雪广家的情况。正值梁垛镇党委书记许海东在中联村检查防疫工作,获知情况后当即决定先号召村干部为陶雪广捐款,并带头捐出500元现金,嘱托随时关注陶雪广家庭情况,做好后续帮扶。村里的党员干部们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慷慨解囊,驻村服务防疫工作的我也踊跃加入捐款队伍,大家有的在村部捐现金,有的在执勤卡口通过手机微信转账,不一会儿就筹集到3000多元,这才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我驻村防疫的这些日子里,我看到了中联村的基层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的忙碌和不易,感受到了他们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念。无论是去高速口点对点开展返乡人员闭环管理,还是每天核查居家健康监测人员情况,亦或是24小时坚守在卡口执勤,所有人始终坚持将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放在心头,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切实保障当地群众健康安全的同时,不忘向因疫情防控而无法返乡的困难村民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的初心和爱民的情怀。

春天的田野里,青青的麦苗随风摆动,孕育着生机和希望,这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我坚信,春暖花开终有时,疫情雾霾必将散。


做一朵盛放的“油菜花”

◎市行政审批局 刘浩翔

盛放自己,毫不吝啬,为了一个灿烂的梦想无私奉献——这便是油菜花的花语。

在我印象里,这些金灿灿的花不过是万千群芳中最普通的一类,“千村欣卜榨新油”或许便是对它最高的褒奖了。

在弶港镇姜墩村驻村之际,倾泄的日光点亮了这涌动的金黄。灵动的风催得花瓣起舞,淡淡的清香氤氲了这片土地。

“这油菜花什么时候收割呀?”我向一旁的村干部老朱请教。

“大概五月中下旬。四月份油菜花就盛开了,一个月之后花的籽就会成熟。”老朱说道,油菜全身都是宝,它开花时,不仅叶嫩茎肥可以食用,还可以产出菜花蜜;油菜籽除了可以榨出菜油,榨油后产生的麻渣既可以喂猪、喂鱼,也可以沤在田里做肥料,为下一茬的农作物输送充足的养分。

我惊叹原来油菜花的作用不小呢!但我转念一想,又问:“那为何文人墨客很少歌颂油菜花呢?”

老朱沉默了一会,回答:“或许是太接地气了吧。”

是啊,太接地气了!它的风骨是扎根沃土的朴素,顽强生长的坚韧,默默无闻的低调。狂风暴雨压不垮漫地的流金溢彩,正如病毒打不倒意志坚定的人们!

驻村的这段时光,虽责任在肩,工作辛劳,但收获颇丰。姜墩村党总支书记潘存敏以及村干部们一直在“疫”线恪尽职守,奔走在摸排人员的道路上,驻守在要道卡口的点位里,投身在稳产保供的行动中,千头万绪却竭尽全力。他们亦如这一朵朵“油菜花”,虽是芸芸众生的普通一员,但却为他人倾尽奉献,不负春光。我深刻地领悟到,真正的干部是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的。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请广大市民积极配合测温、查码、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工作……”突然响起的广播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到现实,我拍了拍脑门,想到下午还有疫苗接种任务,呼唤着我赶紧回村工作。

这回,我也要做一朵“油菜花”,为美丽乡村增添春色,为疫散安澜贡献更多力量!


尽职尽责  坚守一线

◎市委党校 柯青青

4月5日早上7点,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单位于凌晨1点召开紧急会议,安排你与单位其他4名同志赴三仓镇驻村防疫。”“收到,我这就收拾行李,保证完成任务。”没有一句过多的追问,立刻将手头的工作交接完,就踏上了驻村防疫之路。

驻村期间,在三仓镇的统筹安排下,我被分到了临海村,协助村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在了解到该村因靠近352省道设置了两个卡口,又因人员严重不足导致防疫压力很大,我主动提出奔赴一线,甘当疫情防控“守门员”,做好省道重要卡点防疫工作。同时,积极参加防疫宣传行动。

“您好,请出示行程卡、健康码。”“您近期有没有去过其他省市?”“您此次去往的目的地是哪里?”……在临时检查点卡口处,对来往的每一辆车,我不断重复相同的询问。遇到在高速上被困许久的司机,总是耐心沟通;遇到物资匮乏的司机,也力所能及地递上口罩、矿泉水等,架起疫情防控“连心桥”。

驻村期间,因太阳炙热导致过敏,双手和脖颈每到夜晚痒到难以入睡,但我依旧坚持在卡口一线,细心检查每辆车,保证岗位不离人、盯守无缝隙。


贴近民心办实事

◎市纪委监委 董杰

“黄书记,我是小樊村在浙江采茶的人员,这段时间采茶也结束了,我们在外没什么活干,想回家。”近期,梁垛镇小樊村党总支书记黄志军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在外采茶人员和家属咨询的电话。

小樊村在浙江采茶人员一共13人,最小的58岁,最大的73岁,平时大都生活比较节俭,采茶期间也就挣个几千块钱。如何做好返乡采茶人员的防疫工作,牵动着驻村工作人员的心。大家积极和村居干部一起出谋划策,第一时间到各采茶人员家里了解她们在外情况和身体状况。同时逐一联系,告诉她们村里会想尽一切办法妥善安排好回来的事宜,让她们安心,并要求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咱们村有没有闲置的房屋、厂房或者学校?”大家纷纷想办法,想找个适合集中管理的地方。但因为房屋太靠近居民区或因长期不住人、太潮湿等原因,找了几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在一次“敲门行动”中,一村民反映女婿的饭店到现在都处于关门状态,损失很大。是否可以借用一下他的饭店作为临时隔离点呢?我们随即和村干部一起过去沟通,其女婿表示为了疫情防控愿意为村里作贡献。

“多亏了村里和驻村工作人员的帮忙,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吃饭住宿条件。贴心准备了床,连高血压的药、纸巾等生活必需品都提前备好了。我们一定积极配合防疫。”采茶人员樊某说。

下一步,市纪委监委驻小樊村工作人员将继续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开展“敲门行动”,做好卡口管控、外来人员排查,为村里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责任在肩 “疫”路同行

◎市委政法委 徐蕾

根据市统一部署,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科协共计14名同志脱产参与溱东镇疫情防控工作。虽已工作16年,但只在基层一线短暂停留过4个月的我,在面对疫情防控如此重要的工作时,仍有一丝忐忑。

报到完毕,我被安排蹲点东街居委会。很快,我见到了居委会书记甫丽华。她乐观开朗、热情积极的性格逐渐让我放下了初来乍到的局促与不安。

驻点溱东镇的日子,没有了时间的概念。我第一时间了解了这个刚成立1年的居委会的基本情况:居委会“两委”成员7人,都很年轻,服务着13个小区。第一天,甫书记骑着电动车带我转遍了这13个小区。一路同行,一路介绍,我也真正走到了疫情防控的前沿。

安装门磁,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王某结束在健康驿站的医学观察后,回到家中继续健康监测。王某很不理解,难掩激动情绪。“您先别激动,这也是防止其他不知情的人进来。”“每个人都做好防护,病毒就没法传播了。”大家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最终王某表示按照要求做好居家监测。拆卸门磁也不能放飞自我。上门给90后的冯某拆门磁,提醒其注意事项,特别是佩戴口罩、携带凭证按期前往指定地点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冯某认真记下提醒事项,并表示一定积极配合。看似分分钟就完成的手动工作,做起来总不忘多一份叮咛。

G15沈海高速东台出口接人、服务居委会核酸检测点……在一个个疫情防控现场,都有我们的身影。当我在夜幕下走过卡口时,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到一线防疫的艰辛。夜很黑,风很冷,值守的人员始终坚守,毫不懈怠。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一举一动。并肩作战,携手抗疫,我,不孤单!


手中有活 心中有责

◎市委宣传部 朱兴龙

4月10日,又到了唐洋镇开展核酸检测的日子。

前一天镇里给12个核酸检测点都配备了新款核酸检测隔离“一米线”。一早到村部,社工大爷正在安装伸缩隔离围栏。我走上前去,见他工具箱里还有多余的工具,便脱下外套,参与了进来。一个半小时,28件崭新的伸缩围栏安装成功。社工大爷连声感谢,我回应道:“应该的,来驻村就是做好服务的。”

核酸检测中午12点钟开始,有的村民早早就来排队。村里安排得很妥当,4个志愿者分别在村部外围控制车辆进入,2个志愿者在入口处测温,3个志愿者负责核酸检测的队列。气温有点高,站在外面不一会儿,身上的衣服就有点穿不住。可当我回头看到身穿厚厚防护服、带着橡胶手套正为村民进行采样的医生和负责扫码的村组干部时,他们脸上的皮肤已经闷得发红,远比我辛苦得多。

一下午的时间,张灶村这个检测点一共完成了1546例的采样任务。这期间,村会计季海蓉开着自己的车,一趟一趟地往镇上运送着刚采集的样本。“样本送到镇上原则上不能超过一个小时,镇里还要送到市里去,所以我得多跑几趟。”张灶村离唐洋镇也有十几公里,季会计就这样一趟又一趟,毫无怨言。

驻村生活让我看到了基层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每天摸排外来返乡人员,全天候高速卡口接送车辆,协助办理保供运输手续……既要做好村组的基本工作,又要全面抓好本村的疫情防控,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真叫人心疼。我只希望我的加入,能为他们减轻压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村庄恢复往日的宁静,让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所有人,能卸下疲惫,重展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