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我来写
高考作文我来写
——高中学生写2022高考作文
编者按:
又是一年高考时。每年的高考季,高考作文一直是人们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本报继续推出特别栏目《高考作文我来写》,请高一、高二学生同写高考作文,并精选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今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如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扎根深处 吐故纳新
东台中学高一(15)班 姜元元
作文《载上书香缓缓行》《独特的体验》等发表于《读写天下》《东台日报》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流”。魏玄成给太宗之谏书,掷地有声。围棋中亦有“本手”“妙手”“俗手”之说。失去本手的支撑,便难成妙手,反弄巧成拙,下成俗手,棋局如此,人生亦然。
当下,有些年轻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企图走捷径,一步登天。他们立下宏大目标,却往往缺少专心致志,最终难成大器。怎样避免这种现象呢?这就需要我们把本手做到极致。扎根深处,吐故纳新。
何为本手?本手应当是脚踏实地与坚守初心的统一。
人生路漫漫,道阻且长,若一味追求速度或标新立异,而忘记踩实脚下的土壤,犹如万丈深渊,终难跨越。脚踏实地,才有资本仰望星空。庖丁解牛,“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本手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将“道”融会贯通,上升至炉火纯青的境界,由量变引发质变,方可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诗人作诗,亦循此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若无字斟句酌的积累,哪来妙手偶得,唐诗又何以大放异彩?贾岛推敲的诗篇,未尝不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辛劳淬砺出的结晶。坚定脚下的路,创造的火花便可迸发,灵感也会破壳而出,羽翼渐丰。
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只顾求新求快,我们的初心何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建筑工人到人大代表,95后青年邹彬,始终坚守着臻于至善,技进乎道的工匠精神,守正创新,凭借着一股韧劲,砌墙砌进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没有超今冠古,格物致知的追求,怎能让工匠精神活力迸发,激情涌流?坚守初心,放下浮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于基础中求变革,于传承中求创新,方能在本手的助推下成为妙手。
若说妙手是风筝,那本手就是线,没有线的牵引,风筝怎能直下看山河?若说妙手是舟,那本手就是楫,没有楫的推动,舟怎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本手是攀登巉岩的绳索,是把天堑变通途的桥梁,让妙手在本手的土壤上深深扎根,开花结果。本手和妙手融为一体,凝聚升华,方成高手。正如北斗星光,照亮了中华儿女的航天梦,他们立足基础研究,勇于创新求变,才实现“登云天之渺茫”的理想。
林清玄曾说:“我们走过生命的原野时,要像狮子一样,步步雄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当脚踏实地,扎根基础,大胆创新,用“本手”托起“妙手”。囊纳青书,剑指远方,用奋斗写下青春诗行。
由本入妙 守正创新
东台中学高二(16)班 何余华
爱好文学创作,曾获“七彩语文”市二等奖。
从避“俗手”到下“本手”,再到求“妙手”,是许多围棋爱好者的人生路径。
但“本手”究竟是起点还是桎梏,“妙手”又是终点还是幻想?很多人都面临这个问题。
窃以为,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棋局的演进、人生的步伐在合乎情理中铿锵,在灵光一现中蹁跹,世事的精彩在守正创新中演绎。
所谓“妙手”,剥去围棋纵横捭阖的外衣,析之内核,是创新,是志存高远,是逼仄于城市高楼之中,思想中浮现一片森林。周国平曾言:“命运并未亏待我,常令我在崎岖中看到新的风景与光明。”诚如君所读,“妙手”的绚烂多彩为年轻人编织了许多美丽的梦想。在妙手的富矿里,哈格里夫斯寻到了珍妮纺纱机;滇越铁路在横断山脉中孕育出来;陈贝儿瞥见了《无穷之路》……正是“妙手”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于无所有中得救的价值属性氤氲了一个又一个希望。
相比于妙手的重视机遇,本手更强调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它是守正,是立足眼前事,夯实未来基。有人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主业副业连轴转的故事,个人的奋斗上盖满了时代的印章;大国工匠数十年来潜心磨砺一种传统技法,用最中规中矩的办法复原一个年代的景深;六必居始终坚持六艺法,在食品添加剂创造奇迹的今天,葆有一份纯粹与自然……是本手在不断深刻践行对初心坚守的精神特性,扎实了一块又一块地基。
我们常说,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舞台的直径与梦想可能并非相关。我们追求人生中多一些如围棋妙手的点子,争先恐后地抵达,又若有所思地出发;我们也不甘于一生碌碌无为,在同围棋本手的套路与模式化中只见树木。棋局如此,人生如此,天下亦然。倘若一味前行,盲目推崇大刀阔斧的改革,难免陷入“左”的错误;如果只懂得抱残守缺,固守“理”,就不免走向右倾,就是在这样看似可控又不可控的节奏里,时间在流逝,梦想在实现,或者是浅尝辄止。
其实,本手也好,妙手也罢,守正和创新,在非零和博弈中,棋局、人生、天下总是要在两者中递进、发展。吴清源致力于世界围棋革命,“棋圣”的称号里有继承也有创新;汪曾祺在大味至淡中活出最浓的人生滋味,儒道互补中有笃行也有立异……基础功夫涵养创新本领,能力突破赖于脚踏实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广大青年砥砺自我,修炼过硬本领,用自己的青春为社会主义中国添彩。吾辈青年正处利刃之新发于硎的一代,尤应扎根本手,提升“棋力”“实力”“生命力”,在本手的经验积累中实现妙手的创造,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愿心之官则思,不讷不钝,你我均能于社会生活中厚实本手之基,积淀妙手之力,由本入妙,守正创新。
本手作钢錾 妙手自生花
东台中学高二(16)班 冯芷怡
在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作品《世事如棋,书事如歌》荣获省级二等奖;作文《“甄”书记?假成绩!》在第二十三届“语文报杯”中学生主题征文行动中,被评为优秀作品。
“棋如人生,围棋场里自有一个世界”。观棋烂柯,方悟博弈之道:夯实本手、巧出妙手,固本培元、出奇制胜。
当“贩卖焦虑”“抢占风口”的言论甚嚣尘上,急功近利的观点不绝于耳,而面对人生的黑白玄门,棋局的纵横十九路方圆生死,我认为本手与妙手的交握处方是抵御无节制漩涡之蚊蝇喧嚣的不二法门。
练好本手,自当长久静耕,方可妙手生花。
银鞍白马,破的摧友,必先精练本手,稳扎稳打。君可见古有达芬奇画蛋,王羲之吃墨,今有齐白石日作一画,郎朗日练琴8小时,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正如三元所言“没有根基的人,将来走任何一条路都比那些基础深厚的人来得辛苦”。最高超的运动员,也要从最简单的动作练起,若是忍受不了千篇一律的枯燥无味,便也永远无法开拓新的版图,古龙笔下的李寻欢,作为打败天机老人和上官金虹的小李飞刀拥有者,他只有这一招,却使得出神入化,将本手发挥到极致;再反观样样不精只求妙手的昆仑剑痴,连少林普通弟子都打不过,终不免沦为没有名字的一众俗手。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正如韩愈所言“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当今浮躁的时代纷纷攘攘,急功近利是常态,三分钟热度是日常,长久静耕倒成了稀缺的可贵,可谁终将声震寰宇,必先深自缄默,舍本求妙只会被俗手的一系列衍生物反噬。
本手长久静耕,并非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须知“满目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天才与庸者不过一步之遥,只不过前者在风云诡谲的棋盘上独树一帜。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李可染的牛,由于富有创造精神而自成一家,灵魂于方寸纸上各树一帜。
而从本手到妙手的转化,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从制造到创造的攀升。妙手是创造,是创新,是跟紧时代鼓点,不冒进,不走音,奏响时代最强音。回想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步,从跟跑,并跑,到如今的领跑,一场飞天圆了几十年的梦想,这离不开航天人前期打下的坚实基础,终宕开一笔,“以颤抖之身挑战,怀敬畏之心追赶”。
本手作钢錾,妙手自生花。我辈静当“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固本培元、出奇制胜,在黑白诡谲中开出一条康庄大道。
筑本为舟,以航妙处
东台中学高一(1)班 窦可欣
曾获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全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初赛三等奖。
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王澍曾说:“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他读书写字、行走中国,吸收中国山水画中“建筑谦卑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做到筑本以求妙手,将一种整体性的“气”注入他的建筑中,让其充满灵气,富有意境。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筑本方能求妙,且行且思,以观大局。恰似围棋,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却拘泥于局部反倒下成“俗手”。殊不知,真正的围棋大师,往往将功夫下在“本手”上。他们深谙固本浚源之道,打牢基础,再下出创新之招。
白居易曾言:“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下好“本手”,筑本始终,方赢人生之棋。要想下好每一步棋,我们应以基础为本,研究本源,探求溯源。唐代书风“尚法”,而宋代书风“尚意”。苏轼、黄庭坚等人在择笔方面各逞己意,但他们首先潜心练习唐代书法的形,在形中自成意态,自成一体。唐朝的碑刻,碑版峥嵘,丰碑巨碣。正是唐代书法的本源,造就了宋代书法的恣意。以基为本,方可登如云之梯。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赵翼如是道。出好“妙手”,创新出招,方赢人生之棋。欲下绝一盘棋,我们应不忘创新,方免于“俗手”。宋人对唐诗的最初态度,是学习和模仿。可唐诗的繁盛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只可敬仰,却无法翻越。苏轼学于陶渊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推崇杜甫“平淡而山高水深”。他们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改唐诗的美学风范,而以灵动个性为美学追求,终成“词别是一家”。正是宋人在唐诗的基础上汲取精华,不断创新,才形成独属于宋代的文化巅峰。
回望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在一次次的“本手”与“妙手”间,不断发展,守正创新。反观当下,吾辈青年也处于棋局之中。当速成练习风靡全网,答题公式流行于众,貌似合理的做法却只拘泥于局部。忽略了大局,只会痛失“妙手”,沦为“俗手”。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神舟十四号飞升上天,“墨子号”量子卫星覆盖全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脚踏实地,以奋斗为青春底色,以创新为青春强音,立足“本手”,追求“妙手”,避免“俗手”,筑本为舟,以航妙处,勇立潮头。
本手至善之处 妙手呼之欲出
东台中学高一(1)班 丁何杰
曾获第二十一届苏教国际杯作文比赛二等奖,第十九届叶圣陶杯作文比赛二等奖。
唐宣宗年间,一代围棋国手顾师言对阵日本棋手,仅十七着,以一招“镇神头”中盘大胜。此招妙手,历来为人称道,却也离不开前十六招本手的布局。
故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追求妙手的棋手,必先谙熟本手,练至精熟,方能提高棋力。若舍本手以求妙手,好高骛远,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本手,是步步为营的稳扎稳打,是妙手水到渠成的谋棋布局。
昔日,中国共产党汇集人民的力量,固好本手,民心所趋之下,在与国民党的对弈中方出得妙手;如今,后疫情时代,百姓配合隔离,戴口罩、做核酸,打好基层防控的本手,全国才赢得抗疫的妙手。可见本手乃是妙手的根基,是步步为营的设局。没有本手作为地基,万丈高楼终将訇然倒塌。舍本逐末,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妙手,是纵观全局的出奇制胜,是本手臻于至境的浑然之作。
韩信“明出子午,暗度陈仓”,是因他熟谙《孙子兵法》,纵观汉中与天下形势后的一招妙手;毛主席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四渡赤水,摆脱敌军,是他分析敌方弱点、知彼知己后的奇谋绝策。若非这两招妙手,刘邦岂能称王,中国共产党何以转危为安,涅槃重生?妙手,是决判胜负的关键落子,是一剑封喉的绝妙杀招。若仅有本手之稳健,而无妙手之奇绝,终似孔明不纳魏延子午奇谋,难取全局之胜。
因而,本手至善之处,妙手呼之欲出。当本手臻于至境,精纯的本手有时便是闲来妙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对战柯洁,以无懈可击的本手击败当今棋王,令人拍案叫绝。因此,夯实基础,将本手练至纯熟,妙手自将水到渠成,信手拈来。
好高骛远,终无妙手;脚踏实地,方有奇着。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我皆为棋手。当培训班打出“速成”的噱头,当字帖的封面贴上“速成”标签,当一些同学一味追求妙解而忽略了基础,高阶的棋手不会被此等俗手迷惑,因为他们深知:急于求成,放弃本手,终将漏洞百出;坐以待毙,不思妙手,终将落后时代;自恃才高,视俗为妙,终将棋失一着。唯有以本手扎根,以俗手为戒,以妙手破局,方为吾辈应对这多变棋局的上上之策。
棋局风云暗涌,你我皆于局中,须以本手为根基,筑起通往妙手之高台,方能避免俗手,闲得奇招,不负时代!
本手为基 方生妙手
东台中学高一(2)班 王若羽
星光文学社成员,热爱读书与写作,曾在校刊上发表作品《再读武十回》等。
围棋中有三个专业术语:“本手”“妙手”“俗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俗手是考验。三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教会我们很多。世事如棋,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以本手为基,脚踏实地,追求妙手,不走俗手之棋路。
韧者笃行,行稳致远。生活中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以本手为基础,磨砺自己。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从小痴迷于作画。他对着鸡蛋的不同角度,一遍遍地练习,千百次、精益求精,儿时的持之以恒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此才有了他后来在文艺复兴中震惊中外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这一“妙手”。几千年前的中国也有一段佳话,书法大家王羲之日复一日墨染水缸,洗黑一池池碧水,方得一个个好字。这份脚踏实地、矢志不渝,终于造就了后来闻名天下的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也许注重基础、苦练寒暑的他们看上去有些傻有些笨拙,但万丈高楼从来都是平地而起,“读书破万卷”方可“下笔如有神”,根基牢靠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高中三年,我们也应像他们一样,慢慢地积聚着造就“妙手”的“本手”。
慨然以赴,积蓄创新的智慧火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仅要做到踏实进取,还要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无论是围棋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妙手,要永怀寻找妙手的勇气与信念。“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调整各种可变因素,终于在古书中找到了答案,利用低温萃取制出了青蒿素,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成功,但她依旧是义无反顾,面对未知,她坚信万一对面即是繁花,也正是这样她才走出了造福人类的那一步“妙手”。
妙手是一种创造。一步妙手,也许要以无数步本手的训练为基础,还需要避开成千上万步的俗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寻找妙手的过程,切不可急功近利,要淡定从容,以本手为基础,才有更好创造妙手的可能。
然而,就算我们能够兼具本手与妙手,但生活中依旧有许多俗手,俗手是一种考验,不可规避,无需抱怨,我们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竭尽全力向前迈进。
世事如棋。“本手”“妙手”“俗手”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唯有领会本手,脚踏实地下好每一步棋,走好每一步路,才能从容促生妙手,不急功近利误入俗手之路。
以本为本 追妙摒俗
东台中学高二(1)班 施熠
曾获第七届全中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全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初赛二等奖和“苏教国标杯”江苏省第二十届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三等奖。
围棋之局,“本手”厚植地底深根,“妙手”托起昂霄耸壑,不坠“俗手”泥潭。如鱼深潜,方有如鹏高举。
固本逐源,下好“本手”,才可捕捉“妙手”之孤迥高明。观绘画大家傅抱石,世人皆知其“抱石皴”之“妙手”,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气势、磅礴多姿,宕开画坛独特妙笔,却不见其在此之前长久寓居金刚坡下、羁留川东八年,用无限勤奋与热情下好绘画事业的“本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你的职责就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惟有下好“本手”,筑实地基,才可窥见穹顶恢宏,神来“妙手”。
然而一味追求“妙手”,虚空追逐,最终只会跌落云端,以一记“俗手”落败他人。冰心曾落笔:“抛弃你手中幻想的花罢!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在如今“新技术革命”的时代浪潮下,技术创新泥沙俱下。前不久,一些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概念大火,资本蜂拥而上,甚至于风马牛不相及的部分餐饮业也大炒特炒、自诩创新,实则不明就里、只逐利益,最终接连倒闭、落得一地鸡毛。高蹈的虚空创新化只能粉饰暂时的锦绣太平,最终必然招致“俗手”的反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本手”作踏实功夫,则真理可明,功业可就,则“妙手”可得,“俗手”可避。
真正的“妙手”,是批判性地回归“本手”,用个体的深刻思考为“本手”注解、诠释、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内核。在对于“本手”传统的复归中,蕴藏着最深刻的创新“妙手”,使未来不至归于历史虚无的“俗手”。海德格尔溯源古希腊,在对安提戈涅的阐释中发现了推翻统治千年的理性形而上学的秘密。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实践,更需我辈青年平整土地,深耕“本手”,阐旧邦以辅新命,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精神传统的对话碰撞中推陈出新,赢得“妙手”。
马特·海格曾写下:“如果想征服生命中的焦虑,活在当下,活在每一个呼吸里。”与其惶惶然肖想遥不可及的“妙手”而不经意落入“俗手”,不妨活在每一个呼吸里,用坚实的“本手”为个体开路,为社会赋能。
乘“本手”东风 赏“妙手”长空
东台中学高二(1)班 吴羽彤
发表《中国力量长不衰》《听,海的召唤》《历红尘万般劫,笃志前行》等文章。
老舍有言:“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实在撑持着,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以本手为压舱石,妙手之船方可行稳致远。
《韩非子》言:“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妙手新发于本手,创新突围于本我。对本手的开掘深挖,一步步沉淀出妙手的苍遒劲色。“草圣”怀素,幼年为僧,以芭蕉叶为纸练字,写满了墙壁、僧衣,废笔无数,堆积起来埋在山下曰“笔冢”。正是日复一日练习本手,让书法灵气于逼仄处拔节而生,终质变成“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的草书妙手。
诚如魏徴所言:“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无本手之基,妙手只会搁浅于创新的海滩;忠于基础,才能在人生的星辉斑斓里放歌。在美国耶鲁大学为钱钟书举办的茶话会上,钱钟书洋洋洒洒,应付自如,被国外学者盛赞“博闻强识,出口成章”。但,若无不懈的练习,怎能对多国语言运用自如?若无长期积累,何来妙文佳句的信手拈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长年知识本手的积累,为他谈吐间的妙手奠基,垒起钱钟书灵魂的高度,让他如佳酿般芬芳四溢。
一味追求妙手,易误入俗手窠臼。“任何值得到达的地方都没有捷径。”无本手之基,只追求创新,只会囿于捷径,沦为俗手。且看西安某兵马俑主题宾馆,受长信宫灯的启发,欲仿之以为美,于是,兵马俑头颅状的床头灯“应运而生”,看似精妙,却只是徒增“恐怖气氛”。缺乏对美的真切体悟,和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点滴积累,“灵机一动”便成俗手。
浩浩历史烟云中,俗手与妙手之辩,未尝不是国家发展之计。经济发展、制度优势、文化强盛共同铸就强国之基。忆往昔,脱离基础大搞运动,扰乱经济发展规律,沦为俗手;看今朝,“十四五”如火如荼,第二个百年计划引领前行方向,文化自信让我们更有底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妙手频出之际,民族复兴之潮亦日益澎湃。
百年历程走过,赶考之路联通未来。逢此“旌旗红似花”的盛世中国,吾辈青年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奠而后发,以本手为引路指标,妙手为前行引擎,迈向理想的香格里拉。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乘本手东风,赏妙手长空,而后方可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棋中现乾坤
东台中学高二(2)班 郑雪
曾获“第二十二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三等奖,“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二十届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三等奖,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初赛二等奖。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有人循规蹈矩,笃信本手,有人乾坤逆转,巧用妙手,有人误入歧途,错致俗手。棋子虽只有黑白两色,棋士却可以从中窥见斑斓迥异的人生。
本者,万物之根也。本手是一种脚踏实地,岿然不动的从容心志。老舍有言:“明天的渺茫全仗昨天的实在撑持着,新梦是旧事的拆洗缝补。”根茂者实遂,膏沃者光晔,昨天夯实的基础是我今朝自信的底气,明日创新的动力。琉璃瓦本是泥土,松软微贱,最终却凭借金子的秉性高居于紫禁城的屋顶。世人皆可见其风光无两,可若没有火淬炼、水洗礼的基础,又何来攀高峰览天下的举世无双?正所谓无基础不创新,从卖油翁酌油、庖丁解牛、诗鬼作诗,到盛稻和夫聆听产品的“哭泣声”,同仁堂谨遵“炮制繁”“品味贵”的堂训,无不诠释着“固其根本,浚其泉源”的人生哲理。
然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倘若误入迷局,夯实的基础不足以扭转乾坤,何不另辟蹊径,于天上看见深渊,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妙者,奇巧之术也。妙手是一种仰望星空,另辟蹊径的浪漫情怀。早在南宋,吕本中就犀利指出“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唯有主宰者锐意创新而不随波逐流,作品才能脱颖而出。这一观念对个人,对社会,对家国的现实意义无论是今时还是昨日,都让人醍醐灌顶。那个晚霞绚烂的傍晚,年轻的巴勃伦·毕加索伫立在田野里,夕阳洒落在斑斓的画板上,这一刻他决定以天真无邪的创造力,重造一番新的天地,立体派风格由此生出雏形。揆诸当下,嫦娥登月,北斗升天,蛟龙探海,天问巡汉,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甘被困技术的泥潭,手举创新之火,无视他国疑目,于坎坷荆棘中走出的世外桃源。中国夯实基础,锐意创新,一步一脚印,坚定而又自信地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展示中国魅力。《周易》中记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中国发展的真实写照,亦是复兴之舰稳泛沧浪的压舱石。
然而,总是不乏好高骛远,自命不凡之人,被一时的利益蒙住双眼,明明没有“厚积”的底气,却妄生出“薄发”的勇气,企图以妙手一鸣惊人,大杀四方,却不知下出的是俗手,落子的一瞬,注定萧条的一生。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作为新时代的后浪,如初生之朝日,似猛进之激流,我们更应当洞悉,低眉颔首与抬头挺胸并不矛盾,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亦非对立。就如棋盘之上,本手与妙手一基一筑,一陈一新,亦可相辅相成。笃信本手,巧用妙手,杜绝俗手,以基础之矢射向创新之靶,方可赓续革命的火,烛照亿万人的路。
有人棋中藏日月,有人盘上定乾坤。棋中窥人,只三步两举亦可见人生宏貌,以本手为基,以妙手为筑,方能铺垫出一派光明的人生棋盘。
我自有妙而藏于本
东台中学高二(2)班 王杨婧
作文曾多次在市级及省级比赛获奖,在校刊《星光》发表多篇文章。
岁月悠然,兔起凫举。风云诡谲的围棋赛场上,只妙手一出,一招之下,高低立见。人们赞其精妙,叹其绝伦,却忘了本与妙本就一体,在棋艺与人生路上,在时代奔流中,一同熠熠其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多少人困于眼前苟且,缚于犬马声色间,耽于令人惊艳的妙手,醉心于一朝而焕彩。却忽略了妙手来自于数十年的积淀,不注重基础,而妄图一朝成功,终究只得迷失自我。
灼灼妙手皆出于本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的箴言振聋发聩,意在指出积累的重要性。且观京剧传承人王佩瑜,几十年唱念做打,步步扎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声音轻柔处,似清流潺潺,婉转动人;高亢处似百灵高飞,钻天洞灵。终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将京剧推上一个新高度。再观诗王白乐天,他日日将件件素材逐个积累,写下那些不经意的小事,再放到他的陶罐中,几十年如一日。终于,他到达了盛唐的诗歌顶峰,金句频出,不可不谓“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本手是一切事物的源头,是一切技艺的基础,是摩天大厦的地基,是我们咿呀学语时那最初的几个元音,是想要打出漂亮妙手的必由之路。
熠熠本手铸就了妙手。曾国藩曾言,愿以三载磨剑苦,换得一朝发砺芒。本手的积淀本就是为了更好的妙手。量变引起质变,只有日夜不辍,孜孜不倦的积累才能在夯实的基础中提升自己的境界与档次。没有深厚的基础与功底,哪能一蹴而就,升华自己更是痴人说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亦是如此道理。不屑于眼前的盲目与苟且,任外物喧嚣浮夸,我自岿然不动,沉心静默做好我的本手,打好基础,妙手自会出现。
而现在的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需做的,只是打好基础,等待时机,做最好的自己。不必为一时的落后而自怨自艾,不必担心,现在默默走的每一步,打下的每个基础,每一朵花开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芬芳。
我始终相信,被声色束缚的喧嚣是黑暗来临的前兆。迷之自信的倨傲只会沦为时代的落潮。而那些愿为潜沉的力量终会打破命运困厄的围墙,攥起紧握的拳头给予坚实的一击。
候鸟飞回来了,风声鹤唳在耳边圈成青春的筵席。就让我们以本为炳,以妙为锋,踏浪潮而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指导老师:杨晓燕 唐柏树 陈月 朱晓红 陈桂芳 丁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