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英烈遗孤70多年后正名享优抚-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英烈遗孤70多年后正名享优抚

来源:未知     点击数:972     日期:2022-06-30 16:21:32
三级两会接力奔波英烈遗孤70多年后正名享优抚 6月13日,南沈灶镇万桥村77岁的钱粉英老太让孙媳开着汽车,带着自己和儿媳,从南沈灶镇老区开发促进分会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一家家登门送上锦旗

三级两会接力奔波

英烈遗孤70多年后正名享优抚

6月13日,南沈灶镇万桥村77岁的钱粉英老太让孙媳开着汽车,带着自己和儿媳,从南沈灶镇老区开发促进分会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一家家登门送上锦旗。锦旗上写着:“情系百姓慰英烈,赓续血脉勇担当。”老太躬着背,一遍遍说着:“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话得从前年腊月开展“盐阜儿女心向党、红色老区镇村行,比告慰先烈、比红色传承、比村民致富”的“一行三比”学党史活动说起。南沈灶镇老区开发促进分会、扶贫协会分会负责人周易山在走访中了解到,熟悉多年的钱粉英的母亲竟然是位革命烈士,但她本人却一直未被认定为烈士遗孤。现在,老人已年近八旬,等不起了。周易山坚定地说:“只要属实,我愿意为之奔波、正名。”

自此,周易山就开始了为钱粉英恢复烈士遗孤身份之旅。他反复了解分析,钱粉英母亲是烈士无疑,但搜寻证据难度太大。一是时间跨度长,其母亲牺牲至今已经75年,大多数知情者已经逝世;二是区域跨度大,事情涉及盐城泰州两个大市四个乡镇;三是名字变更需核实,钱粉英在姜堰娘家原名钱粉英,嫁东台后改名钱云,户口档案查不到更改材料,而且钱粉英只记得母亲姓许以及外婆家的老庄名,其他都记不清了。

但周易山越是艰辛越向前,他与万桥村原党总支书记周增汉、村主任徐生华一起,五赴姜堰,跑遍涉及此事的姜堰区和东台市四个乡镇,走访座谈16人次。在白米镇新华村,周易山一行召集当地熟悉情况的88岁退休检察官李文和以及当地老党员座谈;在顾野村,走访了83岁的原村党支部书记钱夕元、85岁的原大队长许宝铁等知情者,并找到当年从姜堰嫁到东台富安镇和南沈灶镇的几个姐妹,受访者一致反映钱云即钱粉英,就是许如珍烈士和钱昌旺的唯一女儿。当年申报烈士遗孤时,因为她出生地在白米镇,办理烈士证是在母亲牺牲地大伦镇,加之已远嫁他乡,并已改名钱云,大伦镇有关方面无法寻找,错失了认定烈士遗孤的机会。这其间,周易山先后6次到当地派出所,查找户籍档案,开具户籍证明,请求召开钱粉英名字变更座谈会,反复向所长呈明情况,终于将“钱云”的名字变更为原名“钱粉英”。

锲而不舍的努力,才使钱粉英是烈士许如珍遗孤的一手材料形成一条确凿的证据链。一位革命英烈、一位英雄母亲的光辉形象从历史的尘埃中走来,而她命运多舛的女儿的生命轨迹也日益明晰。

钱粉英的母亲叫许如珍。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入党,并担任了泰州姜堰大伦区麻墩乡妇女主任,1947年,在运送公粮至斩龙坝途中,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软硬兼施,她毫不屈服,视死如归,被敌人活埋,牺牲时年仅20岁。母亲参加革命那年,钱粉英刚刚出生。次年春父亲过世,母亲把她带到大伦镇顾野村外婆家生活。8岁时,外婆无力抚养,后送他人抱养,因抱养父母长年在外行船,得不到父爱母爱,反遭其子欺凌,一年后逃回家。18岁时嫁到南沈灶镇万桥村,丈夫比她大14岁,还是残疾人。33岁时,丈夫先她而去,留下一双未成年的儿女。多少年来,钱粉英历尽坎坷,饱经沧桑。

2021年6月,建党百年前夕,周易山把凝聚着几位党员干部心血的翔实材料上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他动情地写道:“烈士为革命流血,我们决不能让烈士遗孤再流泪。”市、镇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再次奔赴姜堰两镇核实,经核实材料所反映的事实准确无误。后将材料上报盐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尽快达成老人心愿,市老区开发促进会理事长王业频专门与盐城市老促会沟通,盐城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会长王锦胜立即回复:当即开始跟踪、督促、关心此事。去年底,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局核准了钱粉英的烈士遗孤身份,并落实了烈士子女政治和生活待遇。

面对迟来的喜讯,烈士子女身份迟到的认定,历经人生坎坷的钱粉英不禁喜极而泣。她在儿女的陪同下到姜堰,跪在烈士许如珍坟前,喃喃地说:“妈妈,承蒙各级领导关心,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还了我烈士子女身份。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份荣誉,不辜负您的希望,要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九泉之下的你,安息吧!”张一峰 陈鹏飞 洪敏 徐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