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资公司服务到田头农民尝甜头
“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主要应用于有机水稻生产上……”在时堰镇金秋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有着40年农资销售经历的农资公司销售经理陈祥国正围绕水稻病虫害防治、水稻拌种、种药同播等,不时与农场负责人交流互动。
连日来,市农资公司技术人员顶着炎热天气行走在田间地头,开展农资回访、技术推广等惠农服务活动。在梁垛镇四港村,翔国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兴奋地对技术人员说,粮食种植最关键的是病虫害防治,而最难做到的就是对症下药,农资公司开展的送药送技惠农服务,帮助解决了不少难题。这种活动,农民欢迎。
近年来,市农资公司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药化肥供给“主渠道”作用,与20亩以上水稻小麦种植大户签订合同,对10个镇900多户实行有效配供。同时,实施农资增值服务工程,延伸服务链条,创办农业专家流动工作站,打造126人的“赤脚医生”团队,联合相关基层供销社共建100家庄稼医院,无缝对接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为20万亩农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供“托管”服务。
今年年初新一轮疫情发生后,公司营销人员通过线上了解春耕备耕详情,想方设法调配农资商品,确保广大农民用上好的肥料和农药,小麦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总额达810万元,配供面积25万亩,比去年增加3.5万亩。6月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农资公司进一步创新服务供给,与河北威远、安徽丰乐等农化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打造3处、300亩试验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实施精准服务和个性服务,全力服务“三夏”农业生产。
眼下,繁忙的夏收夏种已经结束,正常的夏管全面展开。市农资公司总经理姜昌华介绍,采取“市植保站+农资公司+农资厂家+种植农户”的服务模式,先后有10余名农技人员,分批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好“两头两会”:即村头的农化新产品宣传推广会和田间地头的技术培训会,重点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绿色农药新品,有针对性地讲解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三大系列水稻病虫害防治的“用药套餐”,做到药随技走、药到技到,精准施药。(周宴 李诗昌 谢怀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