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高跟鞋

“我是搞农业的,但我不会种田。”初接触吴舒涵,她这样说。
“我不会种田,但是我懂农业。”再一聊,吴舒涵又这样说。
从一个银行白领转行新农民,吴舒涵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标签,“惜禾农业代言人”“成功女性”“有为青年”“新农民”,于她,她更愿意称自己是一个有梦想的“新农民”。
【 角色 】
7月,盛夏的阳光照耀着惜禾果园,个大饱满的桃子挂满枝头。正是采收季,摘桃、选桃、装桃、运桃,果园里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吴舒涵穿着裙子走在园子里,不时帮忙,更多的时候,是在说话。
哪些桃子运到哪里,她得分好了;哪些人负责什么,她得心中有数。
电话一会一个,咨询桃子事宜的有、聊农业的有、汇报情况的也有。
“我就是一个沟通的角色,也就是农业运营吧。”吴舒涵这样为自己定位,“谁说做农业,就一定得自己下地干农活,我经常穿着高跟鞋,穿着裙子到田里。”
转行农业后,吴舒涵跟别人聊天,问到职业的时候,经常被别人“同情”,觉得一个女孩子去种田,肯定非常辛苦。于是,吴舒涵总要跟别人“掰”一下,告诉他们,如今的农业也是一份体面的职业。
在吴舒涵看来,农业就是一份事业。和所有的企业一样,于惜禾农业而言,种植、技术、财务都是分部门进行,各部门有各自的负责人,种植下面又分6个片区,分片区也都有专人负责。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一系列公司化运营模式,使得惜禾农业这几年走上了高效运作、扭亏为盈的良性轨道。
此外,农业机械化也使吴舒涵“高跟鞋”跑农田成为了可能。“今天的农民,不再是过去那样了。”吴舒涵表示,惜禾农业里,除了个别工序需要人工进行,耕田、插秧、收割、烘干、仓储,全程全面机械化。吴舒涵的弟弟目前就在惜禾负责技术,在她看来,新农业,除了新理念,更多的是新技术的投入和使用。
“不见得非要到田间地头去插秧、除草,我觉得,形成一套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动更多人就业,这才是新时代农民要干的事。”吴舒涵如此定位。
【 抉择 】
吴舒涵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做农民,即便她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
高中学的艺术,大学专业是工业设计,毕业后从事金融,吴舒涵走的几大步,都不免有些出人意料。就像她在银行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却忽然收拾包袱去务农,很多人对她真的不解。
大学毕业后,吴舒涵进入浙江宁波一家银行,从小职员一路打拼到分行的管理人员,年收入几十万元,用她上级领导的话说,她已经从最艰难的时期过来了,到了稳定期,业务基本不愁,如果要发展,也是到上海金融界进一步发展。更何况,那时的吴舒涵已经在宁波购房、定居、有孩子了。
谁也想不到,吴舒涵就这样辞职了。“你不会瞒着我们,是去上海发展了吧?”“你真的去种田了?”几乎没有人相信,吴舒涵离开金融是真的。
然而,对于吴舒涵来说,这也并不是一夜之间的忽然性起。每次和父母聊天,每次回家,吴舒涵来不及分享自己在银行的事儿,听到的,看到的,全是农业的种种。那时候,舅舅已经带着她的父母在承包土地搞农业种植,她看到了家人的辛苦,也看到了农业的未来。
“我的家人都很有梦想,他们一直坚信农业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吴舒涵坦言,自己已经被熏陶了多年。即便是起初种银杏亏了几百万元,吴舒涵的家人也没有动摇对农业的期待,反而,他们一直认为,农业需要新鲜力量,需要活力。
家人是希望自己回来的,吴舒涵清醒地知道。可是她也有自己的纠结,如何从自己的圈子跳出来,又如何在农业上找到新的定位,她一时间没了主意。
辞职的导火索则源于一次假期。那是2018年,吴舒涵“升级”做了母亲,产假便回到东台,这是她毕业后和母亲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也是个桃子采收的季节,吴舒涵还在睡梦中,母亲就已经起身去田里了,工人分拣桃子,要管理;小贩来收购桃子,要沟通。吴舒涵第一次知道,原来母亲是这样的忙碌,有时候甚至是分身无术。
那个时候,她明白了,父母希望她回来,不仅仅是给自己画了个梦想的蓝图,而是,这偌大的农业摊子,确实需要人,特别是年轻人。
回家!吴舒涵不再犹豫。幸运的是,这份决定,也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于是,奔着家人的期待,吴舒涵回乡,开启了新的人生。
【 价值 】
回来,我能做什么?
辞职第一年的时间里,吴舒涵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如果我回来也是和母亲一样种田,我就是个多余的人。”吴舒涵想要突破。为了不做这个多余的人,她一头扎进了农业的学习中去,哪里有培训,她去哪里,农业,成了她新的追求、新的兴奋点。
“我害怕被时代抛弃,只有学习,才能跟上脚步。”吴舒涵说。在宁波银行工作时,即便双休日经常加班,日常工作到半夜,但是她还是抽空考了6本证书。
吴舒涵比较着自己和父母一辈:“上一辈希望多赚钱,给下一辈留一些财富,让我们有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们这一辈对于物质方面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了,我们更希望能有一些价值。”
因为有价值的追求,每一次出去学习,吴舒涵都特别兴奋。课堂上学到新知识不提,还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学习到别人农业种植的经验,了解当下的农业市场,也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公司的“朋友圈”。
一年左右的沉淀,吴舒涵慢慢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因此重新认识了农业。充当智囊、出谋划策、沟通洽谈,很快,吴舒涵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她的农业“宏图”中。
从粮食种植拓展到种绿色水果,从大众广销到精品小众路线,从租赁农机服务到出租农机服务,吴舒涵在广阔的田野上织梦。因为脚踏土地,她经常畅想,但不再天马行空,每一步都走得稳妥踏实。三年多时间,吴舒涵证明了自己,家人看到了她英雄有用武之地,外人看到了一个白领女孩的成功转型。而最实际的成绩,便是田野的丰收,数据显示,从2019年起,惜禾农业一改连续多年的亏损,走向了年年盈利。
2020年冬,惜禾还创造了一个“奇迹”。那是个凛冽的寒冬,小麦苗都冻没了,一个农技专家看了吴舒涵的田,直摇头“田里看不到一棵苗,这田绝收了。”专家如此下结论。然而,吴舒涵没有放弃,公司技术团队全面出动,一面抗寒,一面施肥。就这样,已经被宣判“死刑”的田地,亩产竟达到450多公斤。
五烈有个新农人,惜禾有个吴舒涵,这两年,吴舒涵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借助一次次的接待、宣讲,她推介着惜禾,推介着自己的农业梦想。
又是一年夏收夏种,麦子收上来了,亩产最高有690公斤,水稻田也机械插秧完毕,桃子正在采收,不久,梨也将迎来收获季。一样样事儿,有条不紊,虽然并不需要亲力亲为,吴舒涵还是喜欢往田里跑,感受土地的气息,了解田间管理。
连衣裙、高跟鞋,田野之上,吴舒涵开拓出一片农业“新”天地……
(记者 陈美林 班雪凡 刘进涛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