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伦岗:乐做稻田“鸭司令”
一块方塘,清水荡漾,一群小鸭子在追逐嬉戏。主人哨子一响,小鸭们争先恐后,游上鸭棚,尽情地啄食。这里是被当地人称作“鸭司令”的省劳模、退休农技干部常伦岗经营的“稻鸭共作”育雏训练池。
常伦岗因小儿麻痹症致右腿残疾,拄拐杖助行,生性倔强的他面对不公的命运从来没有服输过。初中时,他学会独腿骑自行车;任大队农技员去市植保站学习时,看大家下水田查虫情,他也拄着拐杖,走进水田;担任公社农技员后,他与机关干部一起骑着自行车,走遍全公社29个大队249个生产队的田头,为当时沈灶公社的粮棉双超纲积极出谋划策。在担任公社农科站长后,他探索良种提纯复壮技术,推广良法栽培,埋头蹲点曙光农科队,使得曙光农科队成为省基层农科网的一面旗帜。这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1984年他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退休后,常伦岗办起农技咨询门市部,继续推广良种良法,为农民种田把脉问诊。8年前,他潜心研究摸索,成功实施“稻鸭共作”生产有机水稻,当起了稻田“鸭司令”。
那是2015年,他流转邻居一块3.8亩的土地,小规模地办起用“稻鸭共作”栽培有机水稻的试验田,利用鸭子“打工”取代人工除草、治虫、施肥、耘耥。稻田里不用农药、除草剂,不施化肥。随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在栽培中,他探索对水稻补硒,产出富硒有机米。2021年他生产的富硒有机米经权威检测机构测定,每公斤有机米含硒265微克,是普通大米含硒量的近8倍,达到富硒有机米的国颁标准。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之果。常伦岗积累了“稻种选择、围栏设置、鸭苗育雏、放养时段、水浆管理”等一整套“稻鸭共作”的种管方略和水稻补硒的“点子时段”。他算过一笔账,亩产500公斤有机稻可生产350公斤有机米,按16元/公斤算可创产值5600元;亩养18只鸭可售540元,稻鸭合计亩产值6140元,再减去成本亩净产值4600元,比常规种稻亩产值高3000多元。
当苗鸭在育雏池嬉戏啄食长大时,常伦岗和爱人忙着在稻田边搭建鸭棚、设置围栏,栽插水稻。等这一切忙完,就把雏鸭“请”进稻田。雏鸭们活动的天地更广阔,在稻田里嬉戏游弋、啄食害虫、施肥。他则每天给这些田间“打工”的鸭子们“一日两餐”。
看着鸭子活泼的身影和健壮生长的秧苗,常伦岗仿佛看到了秋日的稻浪,闻到了秋日的稻花香。(徐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