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持续 中医妙招防暑保健康
立秋已经到来,气温却见不到一丝下降的迹象。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不少市民“中招”,中暑、胃肠道疾病患者有所增多。专家提醒,如果出现中暑、感冒等症状,应予以重视和干预,及时进行初步急救措施,症状严重需立刻就医。
在市中医院雅居院区门诊,前来就诊的患者以孩子和老人居多,多是出现中暑、感冒、腹泻等症状。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李林富介绍,高温天气下,不少市民长期待在空调房中,易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而室内外温差也极易引发感冒。一般建议空调温度保持在26℃左右,准备一件薄外套,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夏天本应是出汗的时节,出汗对人体有好处,专家也建议市民避开高温时段,多外出走走。
高温天气容易发生中暑,若出现头晕、头痛、多汗、无力、心率快、体温高,有可能是中暑的症状。在中医院门诊,医护人员展示了多种避免中暑的小技巧及中暑后的处理方式。针灸推拿科副主任陈亦琳表示,如果是轻度中暑,可以在家口服藿香正气液,或用藿香正气液蘸湿干棉球贴在肚脐,达到防暑降温的作用。不仅如此,学几招刮痧,在家也能防治中暑,取背部膀胱经,从颈后低头摸后颈高骨的位置,一直到腰底部位置及两侧三横指的皮肤,从上到下刮痧,能起到解热、醒神的功效。此外,还可进行井穴放血,挤出两到三滴,或是两个干棉签的血量维度,能起到一定清暑、清肺热的作用。当然,如操作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出现中暑情况,用冰块进行冷敷,也是一种可行的物理降温方法。可以将冰袋敷于额部、两侧腋窝、腹股沟、腿部腘窝等部位,促进降温。需要注意的是,枕后、心前区、腹部以及足底是禁忌区,敷冰袋往往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
除轻度中暑外,专家提醒,高温环境工作者、老人儿童以及有基础病的人群更应注意预防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一种中暑类型,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会造成患者发高热,神志不清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广大市民在阳光下活动时,要戴宽边遮阳帽,使用防晒霜,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11点到15点暴露于阳光下太久,多饮用含钾、镁和钙盐的防暑饮料。(刘煜 卞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