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大爱,为生命“续航”-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大爱,为生命“续航”

来源:未知     点击数:1308     日期:2022-10-31 09:19:16
大爱,为生命“续航”——我市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素描​ 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个体,善良、大爱,连年坚持将汩汩鲜血奉献,充盈东台血库。当获悉“造血干细胞”与陌生人配型成功时,毫不犹豫撸起袖子,为

大爱,为生命“续航”

——我市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素描


他们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个体,善良、大爱,连年坚持将汩汩鲜血奉献,充盈东台血库。当获悉“造血干细胞”与陌生人配型成功时,毫不犹豫撸起袖子,为患者捐献,给与死神抗争的患者续航生命之舟,继续活在这绚烂的人间。

他们是生活的勇者,社会的善人。在我市,已有8名勇士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听听他们的捐献故事。

24岁至30岁,是人一生中最青春的时光。我市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郑小祥也将这段时光过得无比充实、有意义。

在岗位上,他接触到艾滋病、麻风病患者及他们的家属等一批特殊的人群,并热心施与援手。麻风病患者家庭困难,他资助其子上学三年;艾滋病患者产生轻生念头,他热心开导,让患者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他积极送药监测,成功实现母婴阻断,让艾滋病妈妈产下健康宝宝……

他坚持献血,正是在献血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申请成为中华骨髓库中的一员,最终成功配型捐献,挽救年轻女孩的生命,成为我市首位、江苏省第17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我市目前为止唯一的二次捐献者。

郑小祥将别人的生命视作自己的生命,不遗余力地去延续、挽救。时隔第一次捐献五年后,他收到为同一名女孩实行第二次捐献的通知时,毫不迟疑,再次同意配捐。面对母亲的万般不愿意,他绞尽脑汁请来志愿者做通母亲思想工作,顺利完成二次配捐。

救命之恩为大恩,作为救人者却将那当成举手之劳。当年面对记者采访时,郑小祥说:“希望她和她的家人把我忘了。让她不带任何压力地康复。”

日复一日,郑小祥以此为荣,却不以此邀功,依然坚守在市疾控中心的平凡岗位上,为特殊患者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

平凡的人,因其拥有高尚的灵魂,让人肃然起敬。

王国林,东台镇吕港村村民,一名手艺了得的木匠,也是个热心肠的人,连年坚持献血,并申请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2年8月,当其知道与一位白血病患者成功配型时,毫不犹豫答应捐献,并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当年11月,40岁的王国林在妻子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我市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郑小祥的陪同下,在南京鼓楼医院,完成采集造血干细胞混合液226毫升,实现成功捐献,成为我市第2例、盐城市第18例、江苏省第28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市第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名叫葛军,是一名挖掘机司机。

2012年7月,在法治广场献血车上无偿献血时,他主动报名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样本,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的一名志愿者。时隔一年,21岁的葛军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高配成功,经过再动员、高分辨检测、体检等一系列工作后,他身体检查各项指标合格,当年12月17日,在母亲和市红十字会志愿者陪同下,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共计210毫升,成为我市第3例、江苏省第34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第4位捐献者、新街镇经贸中心党支部书记杨继业,是我市目前年龄最长的捐献者,捐献时已41岁。

在大众眼中,他是“东台好人”“东台市十佳道德模范”“江苏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在熟识的朋友、同事、服务对象眼中,他还是一名履职尽责、精诚服务,营造“以商引商”良好氛围的新街镇经济贸易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他连续多年获“推进转型升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综合先进个人”,还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三等功。

杨继业参加工作后开始无偿献血,至今已有20多年,献出热血逾4000毫升。

13年前,他参加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采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6年,捐献造血干细胞216毫升,为广州一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是我市第4例配型成功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在生活中,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有人乐于助人,甚至为了帮助他人牺牲个人利益。我市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唐剑就是这样的一位热心人。

唐剑和妻子都是献血“达人”,二人从2012年首次相约无偿献血开始,一直未曾中断。也就是那次献血,唐剑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17年9月,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高分辨配型成功。知道结果的唐剑爽快地同意捐献。为了确保顺利捐献,他戒烟戒酒,加强锻炼,体重也从原来的80多公斤降至70多公斤。身为厨师的他和妻子推掉了多个家宴订单,他说:“在救助一条鲜活生命面前,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得让步。”他和妻子意见一致,将救助他人生命摆在首要位置。

当年12月25日,唐剑在南京中大医院成功捐献25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并于当天输入患者体内,给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捐献前,受助者曾给唐剑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感谢唐剑给了其第二次生命。从信中可以看出,多年来,患者经历与家人配型不成功的绝望。就在他万念俱灰时,收到唐剑愿意捐献的消息,重燃了生的希望。被泪水浸湿的信纸是患者心情的写照,表达了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躺在采集床上的唐剑不忘叮嘱妻代其写信,鼓励患者坚强、健康生活。因为他们始终相信,人只有活下去,一切才皆有可能。

我市这些捐献者与患者素不相识,却甘愿承受不适,撸起袖子捐出造血干细胞,挽救一个个脆弱的生命,为他们创造活下去的机会。临床研究表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造血干细胞相匹配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充满爱心的个人,用爱与奉献为那“十万分之一”生命之舟续航,也以行动践行着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据悉,市红十字会自2005年开始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在市卫健委、团市委、人民医院、献血办、义工联等各级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的支持配合下,全市已有3000余份血样进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分库;近500名志愿者血样与各类血液病患者初配吻合;100多人(份)血样进行过高分辨检测。近年来,捐献者年龄呈现年轻化。

陈袁健也是一名厨师,捐献时20岁,正青春的年纪。

2017年4月,陈袁健在我市参加无偿献血时填写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登记表并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血样。

2020年3月,陈袁健收到配型成功通知,当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征询其捐献意愿时,他毫不犹疑表示同意。7月30日,正式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江苏分库的捐献通知。8月11日,他前往泰州市人民医院捐献,为我市第6例捐献者。

与陈袁健同年同月捐献的还有25岁的吴长符。2020年8月13日上午,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吴长符入住泰州市人民医院,连续5天注射9针动员剂,8月18日,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采集,吴长符成功捐献39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我市第7例、盐城市第61例、江苏省第842例、全国第11057例捐献者。

时间进入2022年,新冠疫情反反复复,青年个体老板薛进东的生意也受到一定影响。埋头苦干,是他觉得能熬过疫情影响的最有效做法。每天,他起早贪黑,奔波在工地上和健康养生事业上,忙得如一只不停打转的陀螺。年中,正在他忙得不亦乐乎时,收到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消息,在救人和赚钱之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能救人,值得!”他放下手头所有生意,投入到“救人”的前期准备中。今年8月17日,在南京明基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薛进东经历近6个小时,成功采集36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紧急运往山东救治一名陌生白血病患者。薛进东成为我市第8例、盐城市79例、江苏省第1071例、全国13759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郑小祥、王国林、葛军、杨继业、唐剑、陈袁健、吴长符、薛进东,你们真棒!(叶海慧 汪子昂 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