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冯慧东-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冯慧东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897     日期:2023-04-25 08:48:2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明确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基本遵循。下一步,我们将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最新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年行动为指引,从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农业强市建设走在前列、争做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一、坚持高质高效,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聚焦稳粮保供。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统筹土地连片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小田变大田”,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2万亩、流转土地6.79万亩,粮食总产保持百万吨以上。稳定12个省级“菜篮子”保供基地、7家国家生猪调控基地产能,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聚焦项目强链。提升沿海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三仓绿色食品工业园功能配套,主攻重大项目招商,新上亿元农产品深加工项目5个以上。鼓励企业技改扩能,倾力服务中粮肉食三期、浩瑞复配糖、恒禾丰食品等龙头项目建设,培育盐城星级企业6家。聚焦科技驱动。开展种业振兴行动,新创省级特色优势种苗中心2家。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建好“东农云”数字农业分舱,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8%以上,打造无人农场2个以上,争创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二、坚持产村融合,厚植乡村振兴绿色底蕴

践行低碳生产。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推广减排降碳技术,探索水稻生产碳汇交易,试点培育碳标签农产品,化肥、农药实现“双减”目标,种养循环示范面积超10万亩,培植部省级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5家以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扮靓美丽乡村。紧扣“三美一高”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567”计划,加快健全农村环境“路、河、房、田、集镇、公共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年内实施改厕2.4万户,创成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9个,争创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市。拓展绿色经济。推广标准化生产,鼓励“两品一标两基地”创建,做响“东台西瓜”等区域公用品牌,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3%以上。深化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农耕体验、休闲农旅、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擦亮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金字招牌”。

三、坚持要素保障,放大乡村振兴富民红利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联合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健全示范创建多元投入及保障机制,完善支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20条专项意见,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财政投入、土地等供给水平,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注重乡村人才支撑。鼓励优秀大学生返乡干事创业,引导乡村能人、致富带头人到村工作,用好“定制村干”人才队伍,优化“点单式”农民培训机制,年培育高素质农民7000人以上。创新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新一轮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探索“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共富机制,鼓励村党组织带头领办项目,新创市级以上示范经营主体超30家,“一村一项目”占比达60%,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省经济强村突破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