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季度“东台好人”候选人及事迹公示

1、金效芹,女,1964年12月出生,东台市金海农贸市场负责人。2023年6月2日上午9时15分左右,金效芹像往常一样在金海农贸市场巡查出摊情况,突然,她发现不远处一位买菜老人抱着市场大棚柱子,面色惨白、即将晕倒。金效芹见状,立即跑上前扶住老人,并呼喊其他工作人员搬来椅子让他坐下,给老人端来温开水,随后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时,老人已不省人事,并且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情况,金效芹毫不犹豫地拿来卫生纸等帮忙处理。周围的买菜群众被她的善举感染,纷纷加入救助的队伍。9时26分,急救车赶到接走老人,金效芹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近半个月后,老人康复出院,第一时间就到金海农贸市场给金效芹送去锦旗。这时大家才得知,这位老人是一名老海军,当时晕倒是因为心梗加脑梗,情况危急,要是晚一步就医,后果不堪设想。
(推报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杨春迎,男,194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五烈镇老干部党总支副书记兼“退协”分会理事长、镇老区开发暨乡村振兴促进分会会长。2003年,杨春迎从原廉贻镇政府副业干事岗位上退居“二线”后,就投身于“五老”服务团队,20年如一日,始终秉持“把简单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事情做好就不平凡”的敬业理念,精心服务离退休人员,关心关爱特殊群体,通过多种途径先后帮助27个困境家庭学生解决读书问题。他坚持深入村组、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200多篇调研报告和各类文章在各级媒体刊发,宣传五烈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他坚持深入社区、学校、家庭,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讲好五烈红色故事,传递正能量。2022年,他组织“五老”人员发挥余热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敲门行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服务企业运输闭环管理等,为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贡献。他两次当选盐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先后获评东台市优秀老年爱心奉献者、老区建设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推报单位:五烈镇)

3、吴海兰,女,1990年7月出生,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011年,她入职盐城市仁爱学校,开启自己的特殊教育生涯。2017年,她考入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尽己所能反哺家乡,帮助家乡的孩子。从教12年来,她始终不忘初心,关爱每一位特殊需要学生,有些学生不会穿衣,甚至不会吃饭,她就手把手地教;有些学生上课坐不住,还爱打闹,她温声安抚,即使有时孩子的巴掌打在自己身上,她也始终微笑面对。对于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到校上课的学生,吴海兰会定期到他们家中开展一对一的辅导与关爱,有时遇上孩子大小便失禁,弄得身上到处都是,她也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地帮他们清洗干净,给他们换上干净衣裳。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吴海兰认真研究学生兴趣、虚心请教前辈,通过撰写论文、参加微课及基本功比赛,积极投身课题研究,有效推进了特殊需要学生的教学工作。2020年,她获评东台市“教师楷模”。
(推报单位:市教育局)

4、陈晓明,男,197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台市实验中学城东分校教师、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一中学数学教研组长。在实验中学期间,他工作兢兢业业,连年教学实绩名列年级前茅,积极捐资为家乡修桥造路,先后多次资助贫困学生及困难乡邻。2022年4月,他积极报名投身西藏教育,前往拉萨市第一中学。作为援藏教师中的老大哥,他在学校教师住房困难的情况下,主动睡在男生宿舍。他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自主编辑复习资料40套,示范课获得一致好评。他克服高原反应,送教到海拔 4700米的那曲,并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多年实践体会,解答老师们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参加教科研活动,先后发表论文3篇,主持的1项盐城市级课题已经成功开题论证。在藏期间,他还积极联系亲朋,筹集价值2万多元的生活物资帮助援藏同事及学校师生,他个人资助拉萨市第一中学2位贫困学生,给予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推报单位:市教育局)

5、王亚清,男,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唐洋镇众新村党总支书记。王亚清右脚微跛,但身残志坚,始终坚持用真心真情为群众服务。他原是众新村的一名兽医,经常深入农户家中提供技术指导,为该村发展生猪、山羊、蛋禽等养殖业默默奉献。他主动帮扶孤寡老人,逢年过节总是自掏腰包慰问村里的老党员和困难户。2021年支部改选时,王亚清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身份变了,不变的是他为民服务的初心,他还是那个随叫随到、人人喜欢的“小亚兽医”。他整日为村民奔忙。村里缺乏运动器材,他迅速购回组合器械亲自安装;为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他加班加点带领大家将村境内的9条镇、村级河道旧貌换新颜;为实施生态治河,他落实“以鱼养河”举措,投放鲲鲢等食草鱼种14000多尾,并划分标段明确“三护”责任。他成立流转土地合作社,帮助群众算清经济账,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上门服务,与30多个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两年来,共流转土地 1575 亩,村集体经营年创收130万元,农户也入股分红富了腰包,做到了强村富民一举两得。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盐阜大众报》等媒体报道。
(推报单位:唐洋镇)

6、陈正华,男,1962年10月出生,安丰镇东风村村民。陈正华原本家庭幸福美满,他与儿子在外务工,妻子在家务农。2013年,他的儿媳身患肾积水,花费30多万元才勉强控制住病情,可还需负担每年3万元的复诊治疗费用。2017年,陈正华自己也不幸中风,痊愈后,他的妻子又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前后花费15万元仍没有起色。面对家庭积蓄用光的窘境,陈正华和家人一起搬到老房子居住节约开支,每天为老伴翻背擦身、喂吃喂喝、清理大小便。为了开导心情郁结的妻子,他每天用轮椅推妻子出去散心,做起了老伴的“人形拐杖”。长期操持家务、外出打工让他比同龄人看起来苍老不少,但他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照顾家人,向全社会传递了温暖积极的正能量。
(推报单位:安丰镇)

7、邓永全,女,1970年11月出生,苗族,南沈灶镇大桥村村民。1999年,她从云南来到东台,嫁给南沈灶镇大桥村青年周小群。她的公婆肢体残疾、老公听力残疾,作为家中唯一的健全劳力,邓永全没有丝毫怨言,努力承担起照顾他们的重担,用勤劳的双手努力奋斗,撑起了幸福之家的脊梁。公公常年患病住院,她就医院家里两头跑,有时候自己都顾不上吃饭。公公去世前,她在病床前悉心照顾,为老人穿衣洗漱、洗衣洗床铺,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苦。婆婆也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每到冬天极易复发,邓永全花了不少心思,总是嘱咐婆婆要保暖,并把早饭送到床头,每日三餐也尽量让老人吃得舒心,二老逢人就夸儿媳似女儿般亲。因为老公周小群是听力残疾,邓永全在照顾公婆之余,还担负起将女儿抚养成人的重任,她悉心照顾、任劳任怨。如今,女儿已长大成人,成为盐城市中医院的一名白衣天使。
(推报单位:南沈灶镇)

8、练阿凤,女,1960年10月出生,安丰镇九桥村村民。2022年12月20日中午,练阿凤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发现兴丰路地段公路中间有一白色小方便袋。她捡起方便袋,打开后发现里面有1只口罩和2300多元现金。练阿凤立即将方便袋扎紧,骑着电瓶车直奔九桥村部,把袋子交到村党总支书记杨安平手中,不停地说:“这钱是血汗钱,来之不易,一定要物归原主。”村里随即想方设法寻找失主。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2月2日下午,洋洼村的万凯春来到九桥村部,自称丢失2300多元,听九桥村民说九桥网格服务群发过招领启事,与自己丢失的钱袋子相吻合。经过村里核实,确认万凯春为失主,于是将钱如数归还。为表达谢意,万凯春拿出几百元给练阿凤表示感谢,被练阿凤婉言谢绝。于是万凯春制作了一面“拾金不昧感人心 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锦旗,感谢练阿凤传递的社会正能量。
(推报单位:安丰镇)

9、范美燕,女,1978年12月出生,东台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三部部长。她为人朴实、乐观开朗,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时,重活累活都是一马当先抢着干。她的手头并不宽裕,但是奉献爱心却是毫无保留。尽管忙于家务,儿子学业紧张,但她每年都挤出时间积极参加“情暖雏鹰 爱心接力”公益活动。邻居中有位残疾人,生活难以自理,她平时嘘寒问暖。在协会成立的第一时间,她就对接了一名许河腰余的15岁女孩,逢年过节和暑假寒假登门看望,给钱给物,谈心交流。安丰镇东光村有一对双胞胎孤儿,父亲早逝,母亲离家,她知道后,多方联系请求帮扶,最终找到爱心单位每年拿出2000元资助孩子上学。对待协会帮扶对接的贫困学子和留守儿童,她更是时常牵挂,热心照料。她先后获评省“99公益”爱心传递大使、东台市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推报单位: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

10、张久俊,1989年1月出生,梁垛镇梁南村村民。他自2007年以来一直坚持献血,献血量达3000多毫升,2019年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登记志愿者。2023年1月16日,他接到东台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通知,得知与一名八岁的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当即表示同意捐献。4月14日,张久俊在妻子的陪同下前往泰州,入住泰州市人民医院,为采集造血干细胞做最后的准备工作。4月19日上午,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27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最终被紧急送往配对患者所在的医院。他也成为我市第11例、盐城市第94例、江苏省1175例、全国150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张久俊说:“对于我来讲,只是27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对于受捐者及其家庭却是全部的希望。”
(推报单位:梁垛镇)
公示时间:8月8日-12日。如对公示的候选人和事迹有异议,请向市文明办反映,联系电话:895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