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八旬艺人孟允梓和他的钢塑园-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八旬艺人孟允梓和他的钢塑园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2107     日期:2023-12-29 08:54:22
深冬时节,时堰镇沙杨村沙杨后河西北侧,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沙杨半岛”钢塑园内,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不锈钢雕塑作品吸引了来自上海、苏州、南京等地游客前来参观,而那位兴致勃勃介绍着作品的老者,就是钢塑园的主人,83岁的民间艺人孟允梓。孟允梓从小就喜爱画画,17岁自学瓦工手艺。上世


深冬时节,时堰镇沙杨村沙杨后河西北侧,一座占地300多平方米的“沙杨半岛”钢塑园内,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不锈钢雕塑作品吸引了来自上海、苏州、南京等地游客前来参观,而那位兴致勃勃介绍着作品的老者,就是钢塑园的主人,83岁的民间艺人孟允梓。

孟允梓从小就喜爱画画,17岁自学瓦工手艺。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他回家乡担任了近10年的大队民兵排长,瓦工的手艺却一直没有丢下。建筑与美术是相通的,虽只有小学文化,孟允梓饱读《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喜欢看《今古传奇》。闲睱之余,还对雕刻有了兴趣,寻思着用雕塑来美化自己的家园,展示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刚开始是用水泥作为材料进行雕塑,在自家房屋的门楼和栏杆上雕刻十二生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雕刻出现掉色、斑驳的现象。孟允梓改进方法,用铁皮雕刻,而铁皮雕刻的弱点是时间长了容易生锈,他又尝试用不锈钢雕刻,相对铁皮来说,不锈钢斑驳的时间晚些,但仍逃不了斑驳的厄运。孟难梓反复揣摩,在不锈钢雕刻作品表面加朱砂再加漆,获得成功,“这种方法能确保上百年不掉色。”孟允梓自豪地说。

作品越来越多,孟允梓思考着建一个“沙杨半岛”钢塑园。说干就干,上百立方的泥土是他一个人花几个月时间从外面用船只运回来一担一担挑上去填起来的。他设计建造一个八角亭,又建起一座7层不锈钢宝塔。在“沙杨半岛”的中心开挖出一个低洼地,配以“白蛇传”许仙和白娘子的造型钢塑,增加了古老传说的现场感;前后花4个多月时间制成关羽身跨赤兔马、手持偃月刀的钢塑,显得威风凛凛;他还制作姜太公钓鱼、亁隆皇帝下江南、诸葛亮进城保中原等古代人物钢塑陈列于其间,把“沙杨半岛”演绎成一个古代人物博物馆。

这些年,他用不锈钢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龙30多条、八角亭4座,各种人物、动物200多个,弘扬了传统文化。为了雕刻,他先后用去不锈钢材料2吨多,雕刻加制造“沙杨半岛”前后花去100多万元,但他却一点不心疼,“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和追求的,我不图名、更不图利,只想给后人留些精神财富。”孟允梓说。朱祥明 武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