弶港镇唱响渔歌“理” 提升冬训实效
航拍展示家乡变化、在渔船上打开冬训微讲堂……弶港镇结合区域特色,不断创新冬训新载体,以打造“渔歌‘理’”品牌为抓手,提升冬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以学明理、以学增智、以学促干的生动局面。
以渔船为媒,号声传“理”。该镇针对捕捞旺季,新港等9个渔村开设海上“空中”课堂,利用渔船微讲堂向出海党员宣讲理论知识,每天通过视频抽查学习效果。同时,运用村口大屏、“小精灵”红喇叭走村串户播放,在渔民之家唱响“渔号子”,举办文艺演出10多场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感受理论的伟力,传递真理的魅力,努力扩大学习覆盖面和实际成效。
以海为镜,红帆扬“理”。该镇注重用好海上生命线“根据地”等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红帆”实景课堂,让党员干部走进新四军海防团纪念馆、姜墩村后方兵工厂医院遗址、巴斗村海军起锚地、蹲门无名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组织50多名党员干部代表赴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学习,用一个个生动感人故事和“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为民情怀。
以潮为先,青锋讲“理”。从青年党员、干部,返乡青年,名校优生等人群里选拔一批能写会说、敢为善为的青年,组建“红帆弄潮儿”青锋宣讲队,赴村居开展巡回宣讲20场次,通过“金句我来讲”“家乡变化我来谈”等活动,在一问一答、你说我听中,感受理论引领家乡变化、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返乡青年利用自身特长将美丽弶港呈现于短视频,以图说变道理;通过召开座谈会,不少青年对家乡建设提供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思路、门路。
以绿为“芯”,湿地护“理”。该镇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设立理论学习实践示范点,围绕湿地保护、环境整治、生态河道建设等主题,在万亩蹲门湾湿地、千亩巴斗海湾、互花米草整治后现场,开展“寻美而行·‘湿’意港城”教学活动,通过观看现场和主旨演讲,使“两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争做生态文明传播者、建设者。
以民为忧,民声听“理”。千条理万条理,办好民生实事是硬道理。该镇拓展“冬训+实践”,以“听民声·幸福‘理’”为载体,把党员冬训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推进实施10件实事,集镇居民盼望多年的新农贸市场有望年内建成。巩固提升“周一下访”制度,要求党员干部记好“民情日记”、列好“服务清单”,排忧解难50多件,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纳入网格服务内容,更加守好群众身边的安全。八里村通过听取村民建议意见,积极探索共富之路,推进“民宿+”工程,民居改民宿达10多家,年内达30家,蹚出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村民致富新空间。(程玉娇 余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