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城市之变向“新”而兴-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城市之变向“新”而兴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2765     日期:2024-04-01 08:41:5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之变,向“新”而兴。城市更新既是回答城市发展“好不好”的解题之笔,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那么,在城市更新中,“新”如何生于“旧”?“老”又如何改成“新”?东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新道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城市之变,向“新”而兴。城市更新既是回答城市发展“好不好”的解题之笔,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那么,在城市更新中,“新”如何生于“旧”?“老”又如何改成“新”?东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新道路。

01 “拆改留”变“留改拆” “棚户区”成“生活秀带”

初春的何垛河畔,波光粼粼,杨柳依依。虽说是现代作品,但漫步其间,仍能感受到老工业区的建筑风骨,与新的景观水乳相融后,这一时代烙印就拥有了别具一格的美感,引得市民争相前去“一睹芳容”。作为近些年新晋的“网红打卡点”,何垛河先导区块的蝶变,成为了东台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的缩影。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的关键词也从“拆改留”变成了“留改拆”:“留”住有价值的、有历史的和有风韵的,“改”有需要的、可提升的与能见效的,“拆”掉破旧危、中梗阻和有制约的。近年来,我市坚持将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城市更新发力新经济、聚合新功能,在提升居住品质与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又留住了历史印迹,增添了文化活力。

何垛河北岸的废旧水塔与废弃厂房就是城市迭代过程中被留下来的工业遗存。城市更新过程中,依托何垛河滨水景观资源与景观价值,市住建部门对其人性化地进行了功能置换,而后又植入了相对应的文化元素——这一步骤让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空间符号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再结合做优水质、做靓景观、做活业态,将工业文化、老旧厂房、商业街区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了由“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变,成为了城市工业文化的新地标、人民群众望得见的“乡愁”。

城市更新既关切群众贴身利益,牵动民生幸福,也是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天的城市建设,也已经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的新局面。

从破烂不堪的老旧棚户区变身为极具品质与品位的城市会客厅,不远处悄然发生“蝶变”的何垛河主题休闲片区二期一标段宋韵街区项目——金蟾·东亭里,也是东台城市更新进程中的“神来之笔”,践行“留改拆”的又一生动样本。

金蟾·东亭里位于东台市主城区核心区域,是一个注重保留城市记忆和肌理,同时融入现代生活节奏的街区更新项目,主要是通过完善公共服务、盘活闲置资源、融入历史人文等城市更新举措,实现景观重塑,推动旧城复苏。

通过一条“生长的街道”重新焕发东台人记忆里“七里长街”的商业活力,发掘悠久历史;充分利用街巷边角地,通过历史激活与活动融入,赋能街巷空间;保留蛤蟆垛本地特有的历史建筑肌理,形成特色街区;在中心广场复建毁于战火的魁星楼,展示历史风貌……

“何垛河公共文化设施的打造,不仅是片区景观风貌与品质的提升,更承载着带动东台整体城市风貌提升和展现东台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责任。”何垛河主题休闲片区项目组相关负责人直言。他表示,城市更新将为东台带来综合区域更新、公共空间设施优化、历史风貌魅力重塑以及商业活力再造等一系列变化,推动城市经济、服务产业向品质化、多样化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又一生动实践。

02 以民心为核心 将“三旧”变“三新”

近年来,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代表的城市更新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在城市更新行动的作用下重新焕发光彩。

3月27日,走进永定巷片区,只觉道路干净整洁、车辆摆放有序,虽说是老旧小区,但丝毫不显拥挤,甚至还有多余的绿地与公共区域供老人散步、孩子们玩耍。

永定巷片区位于海陵首府西侧,是一片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职工集资楼,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下岗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存在房屋质量老旧、市政设施老化、公共配套欠缺的问题。近两年来,我市对该小区进行改造,按照设计规划,新增了公共绿地,新建了两处特色广场,增加了适老化项目及儿童休憩空地,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加强。

去年,永定巷片区上榜省级宜居示范区。

实际上,不止永定巷片区,近年来,我市以“绣花功夫”系统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真心换百姓舒心,用实干换小区新颜。“飞线‘藏’起来了,地面更干净了,这日子也越过越美了。”谈起小区近两年的变化,居民陈延秀感慨道。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解决老人出行难题、提升人民群众居住幸福指数的民生实事。去年以来,我市在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自从装了电梯,我这下楼的次数都变多了——以前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下楼,现在是时不时就想着下去遛遛。”家住市区阳光华庭小区的居民王平是电梯加装最直接的受益者。因为这架期待已久的电梯,这位83岁老人不再“悬空”,幸福感也“噌噌而上”。

几个月前,东台市人民医院8号宿舍楼二单元12户业主也喜提了“加装电梯+楼道更新”服务,美好生活变得“触”手可及。“经过两年的努力,东台老旧小区的电梯加装从‘单点开花’向‘井喷式’发展转变,越来越多无梯小区的居民圆了‘电梯梦’。”东台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去年,共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5部,18条巷道实现微更新竣工。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造”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着眼于城市提质增效,立足于群众“急难愁盼”,我市以建设“街道15分钟服务区”和“社区5分钟便民圈”为目标,推动补齐设施和服务短板“齐步走”,把城市更新“更”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针对小区居民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的情况,部分小区增设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部分小区将闲置区域改造成了老年活动室、棋牌室与图书室,让居民们拥有了崭新的文化阵地;针对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和低龄儿童托育难题,老幼居民占比高的小区重点打造“一老一幼”民生服务样本……通过在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建设等功能性设施与适配性服务,不断完善社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而在这样的城市更新活动中,这一处处老旧小区也迎来“逆生长”,居民生活同样幸福“加速”。

03 城市更新让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彰显城市特色、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绝不可简单等同于旧城改造。要“改什么”“怎么改”?东台的答案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小步快走。

针对危旧房屋、老旧小区、城中村等更新对象,要以提升居住品质为目的,打造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环境;针对老旧厂房、仓储、产业园区等低效或闲置用地,要以盘活资源为目的,充分激发存量资源潜能;针对老旧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标志性建筑物等,要以城市风貌提升为目的,保留文化“基因”,处理好保留城市记忆与彰显城市风范之间的关系;针对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交通体系、智慧城市建设等,要以提升城市功能为目的,补齐现有短板,推动更新升级;针对绿色空间、滨河空间、生态廊道等,则要以提升生态环境为目的,全面提升休闲场地的品位与品质……

去年以来,东台坚持把城市能级提升、交通跨越发展和建筑业突破发展,共同纳入“一二三四”总体布局,摆在全局重要位置,坚持系统统筹推进、启动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强功能、惠民生、利长远的重点项目、重要举措,不少工作迈出开拓性步伐,取得阶段性进展。城市“街道15分钟服务区”和“社区5分钟便民圈”基本形成;老旧小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交通秩序改善、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成效显著,交通便捷度、城乡宜居度和群众满意度实现同步提升。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良好开局。

向新而行,焕然一新。城市更新,不止是带来城市颜值的变化,还有城市内涵的丰富。这种变化,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今年,东台还将持续加大城市更新工作力度,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蓝图,以城市体检报告为依据,拿出“望闻问切”的手段,做好城市更新这篇“大文章”,实现城市品质“大提升”、居住环境“大改善”、历史文脉“再延续”,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充分释放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