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半日潮”
天下观潮潮不同,弶港观潮潮精彩。
神奇渔港——弶港海域潮涨潮落的“半日潮”,几乎随时随地都在拨动起四方游客内心的遐想与好奇。开港潮、少汛潮、闷汛潮、交汇潮、旋转潮、一线潮、潮中潮……“半日潮”以其自身的非凡功能上演着一幕幕神秘莫测,激情四射地展示着“母亲海”的海景海韵海情海趣。
然而,演绎着万千气象的“半日潮”,最具经典形态的当数“潮漫沙洲”“潮头行舟”“潮峰雨花”“潮谷藏鸥”以及“潮间拦鱼”等五景,构成了海潮七彩图,犹如海潮大观园。
“潮漫沙洲”的趣景,可让游人在海阔天空的视野里亲睹隐居在东方天边大洋的“半日潮”水,上涨西行至连陆长堤的那一刻,其势如草原骏马,锐不可挡;其声如盛夏响雷,呼啸而来;其态如钱塘江涌潮,景象壮观。秋阳下,红艳艳的盐蒿草,白花花的海芦苇正以昂扬的姿态迎候着当日潮的到来。潮漫之处,高滩成浅海,赶海人的一串串脚印被冲刷得痕迹无存,似乎要让赶海人天天要探路,潮潮走新路。随潮而行的贝类“家族”经过数小时的水路旅程,在潮流平稳时间内,便争先恐后下潜钻穴,安下新“家”。
“潮头行舟”的趣景,可让游人亲眼目睹潮头托举渔船,渔船追赶潮头的精彩。当浩浩荡荡的潮头顺着“S”型天然水道涌入港湾之时,在蒋家沙、条子泥、四川垳等各个海区作业的数百艘渔船也在堤岸上少妇渔姑们仍欢腾雀跃的热烈气氛中鱼贯式地驶入港湾。一箱箱经过海上保鲜处理的鱼、虾、蟹、贝从锚泊的渔船搬运到岸滩露天市场,引得各地鱼贩争相购买。充耳是渔号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满眼是手中提的鱼,肩上扛的是鱼,网兜背的是鱼,抬头碰着的是鱼,俯首撞着的还是鱼,港口堤下成了名副其实的海鲜天下、水产王国。
“潮峰雨花”的趣景,可让游人亲眼目睹在一座座水的山峰、一排排浪的长堤上盛开的一朵朵洁白的雨之花,条子泥长堤北首大湾角东北方向不远处,著名的西洋水道交汇潮引发的“天女散花”奇观,可谓海上一绝。
“潮谷藏鸥”的趣景,可让游人亲眼目睹群鸟水下游的奇妙。国家保护珍禽黑嘴鸥生性喜浪闹潮,穿云破雾,升降俯冲,浪尖嬉耍的水上功夫令人叫绝,然而它们的水下功夫也不逊色,一对对鸥鸟一旦卷入潮谷之后,它们便在谷底尽情淋浴,玩个痛快,在水下捕获到鲜活鱼虾时,便又喜滋滋地浮出水面,使人升腾起“海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
“潮间拦鱼”的趣景,可让游人亲眼目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实景,在潮滩港湾插杆拦鱼曾是一个传统的作业方式,不少老渔夫,即在潮涨之前,选择临近港湾的潮滩,将2至3米高的毛竹插入泥滩中,系上袋式渔网一直延伸数公里拦住随潮上行的鱼虾生物。水路通畅的鱼群虾群游到网前受阻,便试图高跳越障,似如“鲤鱼跳龙门”。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年长渔翁们还会兴味浓浓地给年轻渔夫们讲起“龙女救渔夫”“活鱼伴雨降”“骑鱼逛东洋”的传奇故事,以此传承着喜闻乐见的渔文化。
众多的观潮者有的系休闲型,有的系体验型,有的系求知型。“求知型”的聪明游客一边观赏海潮,一边向当地赶海渔民请教了解诸如“这里的海潮为何叫做半日潮?”“这片海域众多沙洲是怎样形成的?”“这里的海水为什么总是土黄色?”“这里的海鲜为什么特别鲜嫩可口?”“这里为什么会成为候鸟国际机场?”“退潮后的沙洲为什么总有生生不息的潮汐树?”等许多有趣的问题,从中了解掌握了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多彩“半日潮”流淌着远古的原生态,滚动着时尚的鲜元素,传递着渔家的喜与乐,展示着游人的牵海情。(杨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