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魂牵梦绕忆老屋-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魂牵梦绕忆老屋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1129     日期:2024-07-01 08:38:41
这些年,母亲一直和孩子们住在城里,老屋孤寂地自己立在故乡,往昔的热闹早已不复存在。每次回乡给父亲上坟,总忍不住先回老屋看看。从我出生起,老屋便立在那儿,它看着我长高、长大,直至我离开它远走他乡。每一次踏进老屋大门,那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老屋,就像握住风筝线的那只手


这些年,母亲一直和孩子们住在城里,老屋孤寂地自己立在故乡,往昔的热闹早已不复存在。

每次回乡给父亲上坟,总忍不住先回老屋看看。

从我出生起,老屋便立在那儿,它看着我长高、长大,直至我离开它远走他乡。每一次踏进老屋大门,那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老屋,就像握住风筝线的那只手,风筝飞得再高再远,回归,总在预料之中。

现在的老屋已经很破败了。它又低又矮,墙皮被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摧残斑斑驳驳,撕裂成不规则的碎块,屋顶上竟然长出几小撮零零落落的荒草,整个屋体看起来饱经沧桑,几近摇摇欲坠。

我记忆中的老屋正值盛年,风华正茂,热闹非凡。父亲喜欢广交朋友,总是宾朋盈门。父亲拥有一大批“气味相投”的好友,不忙的时候,他们聚在我家的老屋里“谈古论今”。小小的我,喜欢坐在一边,做个忠实的听众。

父亲还喜欢偷偷写诗。有一次,大姐趁父亲不在,偷偷从被子低下取出诗稿,大声读给我和二姐听。依稀记得,有一首是讲他和邻村一个年轻人相识相知的,似乎有“玉米地里初遇”之类的大白话,曾被大姐偷偷嘲笑过几回。我才不会和大姐“同流合污”呢!我是父亲的粉丝,是父亲的铁杆拥护者,我很骄傲:父亲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呢!

夜晚,一家人经常围坐在老屋里,一边干些能在屋内干的活计,一边听父亲教我们背古诗或讲故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些朗朗上口的启蒙诗,就是在剥着棉花桃中学会的。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巾帼英雄穆桂英、侠肝义胆鲁智深,这些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就是在搓玉米粒的过程中父亲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父亲讲的故事,父亲教的诗,像甘露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老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流淌着温馨的甜蜜。

春节是老屋最忙的时刻。过了腊月二十三,父亲便把方桌搬到屋子中间,摆好笔、墨,裁好红纸,负责写整个村子的春联。父亲写字总是站着,提起笔来,一气呵成,一挥而就,不一会儿,满屋弥漫着墨香,到处晾满了“龙飞凤舞”的春联。我也曾对书法产生过兴趣,父亲曾经给我铺好纸,一笔一划地教我写大字,小小的我,对玩耍的喜爱终究战胜了对学习的热情,时至今日,我也写不出几个像样的大字。不知身在天堂的父亲对他这个懒散的女儿可曾有过失望?

每每站在老屋的院子里,常有一种恍惚之感,眼前会浮现出正值盛年的父亲,带领着年少的我们,在老屋说笑着进进出出。陈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