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种植让菜农吃下“定心丸”
盛夏时节,青椒、西蓝花、青玉米等夏令蔬菜大量上市。在三仓镇王青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收购现场,菜农们忙着采收、分拣、搬运、交售……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与合作社签了合同,按约定价格交售,今天200斤青椒每斤多卖三角钱,多收入了60多元。”菜农徐翠平种植西蓝花、甘蓝、青椒等蔬菜已有十多年。她说,过去种植无计划,收入不稳定,现今成为合作社成员,订单种植不愁销路,在市场行情不好时还能按照保护价收购,吃了“定心丸”。前段时间青椒行情不好,市场收购价格只有三四角一斤,但合作社按订单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每斤七角多,今年种了三亩青椒,不但不亏,还比去年多收入了一千多元。
据悉,王青合作社推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订单农业,为农户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收入保障。近年来,不断拓展种植规模,先后与三仓镇新元、新纪、官苴等村,弶港镇海堤村合作建立4个种植基地,面积达1.05万亩,种植西蓝花、胡萝卜、青椒、青玉米、花菜、甘蓝等蔬菜,带动10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
合作社负责人王青介绍,通过种前签“合同”,收获靠“订单”,大力发展青椒、西蓝花、白萝卜、大白菜、甘蓝、青玉米等蔬菜“订单农业”。该合作社在省内外多个城市的农贸市场设立销售窗口外,还与盒马鲜生、上海清美等线上线下平台对接,建立农企、农超、农批产销对接合作关系,稳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农民的收益。此外,合作社不仅包种子发放、提供种苗,实施生产全过程技术辅导以及农资配供服务,还为农户根据市场需求指导茬口布局,避免盲目跟风,降低种植风险。建立4个田头市场和4个仓储设施,方便农户就近交售,同时利用冷链设施化解地域差、时间差的矛盾,保证蔬菜在高温季节的稳定供应。据统计,合作社年均收购各类蔬菜4万多吨。(周宴 盛丹丹 谢怀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