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示范带民富 一心为农兴乡村
富安镇西场村,盐城市蚕桑专业村。全村现有丰产桑园1500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40%。桑园亩发种、亩产茧、亩综合效益全镇排名第一,标准化养蚕水平、新技术推广应用普及率领跑全省同行。富安号称中国“茧都”,“富安模式”风靡全国,蚕桑各项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放在全国全省,西场村都是响当当的蚕桑明星村。这一切骄人成绩的取得,与该村蚕桑产业的带头人崔成根的努力分不开。
作为全村的蚕桑技术员,崔成根努力把自家蚕室打造成发展蚕桑生产的样板间、示范点。2021年,他在全村率先成立蚕桑家庭农场——东台市富安镇成根家庭农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把从参加各地职业农民培训学得的最新蚕桑技术、最新养蚕机具应用到蚕桑生产的全过程,而且将自己摸索总结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全村蚕农,带领全村蚕农应用最新技术,促进整体水平提高,带领蚕农通过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走上致富之路。2024年,他家全年饲养蚕种23张,全年养蚕收入6.5万元,亩平收入超1万元,且近年来,养蚕收入年平均在6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整体蚕桑规模及蚕农养蚕收入名列全镇前茅。
崔成根不仅自己养好蚕,而且潜心钻研蚕桑高产实用技术,善于总结生产经验,并且乐于跟他人分享,真诚为村民服务。2022年3月,他被市农业干部学校选拔聘用为全市第一批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农民讲师,在全市职业农民培育活动中多次授课,把自己多年探索积累的高产“真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手把手传授给本村和其他村蚕农,深受广大蚕农喜爱。
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是有名的“将军县”,也是大别山深处的传统蚕桑生产区,这片红色热土历史上蚕桑生产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蚕桑生产逐渐落后,蚕农养蚕技术陈旧,生产管控粗放,产量低、质量差,养蚕效益低下,制约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带着巩固脱贫成果、发展蚕桑致富的强烈愿望,当地领导慕名找到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请求给予技术帮扶。怀着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富安公司与金寨县政府达成合作,从技术、生产、加工、经营等方面全面帮扶,在金寨县再造蚕桑优质高产的“富安模式”。作为技术骨干,崔成根积极响应,2020年他服从公司安排,热心接纳7名安徽学员住家培训,手把手教,全流程指导,毫无保留地讲解传授技术要领,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确保每一位参训人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学员回乡后,实际生产中遇到难题,经常来电话咨询,无论白天黑夜,不管手头多忙,崔成根都有问必答,细致耐心,令金寨蚕农十分感激和感动。
202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桑技术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遴选蚕桑技术人员,赴非洲国家乍得开展技术援助。技术过硬、素质过关、经验丰富的崔成根从众多考察对象中脱颖而出,代表国家出征援非。当年11月,他和同伴受邀一起奔赴异国他乡,在平均气温达40多度闷热少雨的中非,驻扎4个多月。他克服当地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饮食习惯不同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等诸多困难,自制蚕台、蚕具结合从家乡邮寄的蔟具等物资,为乍德南部村民举办多次技术培训班,将中国先进的栽桑养蚕技术“播种”到非洲大陆,帮助当地人民掌握养蚕致富本领,使中国蚕种在非洲“安家”,让中非乍得开出美丽“茧”花,帮助该国实现了养蚕零的突破。中国驻乍得农业部专家成员现场参观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陆军 吕广祥 李忠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