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 在民间传承生生不息-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 在民间传承生生不息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1358     日期:2024-12-12 09:07:28
进入初冬,万守卫便进入了一年中最为清闲的时节。从夏入秋,经过两个季节忙碌,酿缸腾空,酒已入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与陈皮酒打交道四十多年,万守卫就喜欢闻它的味道。煮酒入罐的时候,万守卫默默地站在酒坊的一堆瓷缸中间闻了又闻。酿酒的时候,他从早到晚待在酒坊,不酿酒的时候,他也

进入初冬,万守卫便进入了一年中最为清闲的时节。

从夏入秋,经过两个季节忙碌,酿缸腾空,酒已入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与陈皮酒打交道四十多年,万守卫就喜欢闻它的味道。煮酒入罐的时候,万守卫默默地站在酒坊的一堆瓷缸中间闻了又闻。酿酒的时候,他从早到晚待在酒坊,不酿酒的时候,他也舍不得离开。这些日子,酿酒的帮工散去了,不算大的酒坊里就剩下万守卫和他爱人。即便如此,他还是要每天到酒坊去里面转一转,闻一闻酒香。

今年这一回酒是初夏开始酿的。

开工的日子,天气很热,温度有30度出头。一袋袋糯米倒入大缸浸泡,三小时后淘米上锅蒸,当锅炉的火越来越旺,米香很快在作坊里四散开来。这一次,万守卫做好了12万斤糯米的准备。如此,每天处理糯米多达4000斤。万守卫和三个帮工分工配合,倒米、淘米、蒸米、洗纱布……汗水浸湿了每个人的衣服,赶着时间酿酒,谁也没有停下来,万守卫的爱人时不时地送来白开水和包子等下午茶。这三个帮工也都是万守卫的老相识,有的是万守卫在陈皮酒厂上班时候就认识了。

万守卫24岁进入当时的陈皮酒厂上班,在那里对东台陈皮酒酿造产生浓厚兴趣,经常向厂里的老师傅学习讨教。酒厂改制时,倾心于陈皮酒制作的他搞起了自己的陈皮酒作坊,给酒厂取名海春轩。在他看来,东台特色的名字配着东台特色的产品,最合适不过了。单干的18年,万守卫从来没有后悔过。

他请来曾在“张二房”陈皮酒作坊酿酒的花老师傅做技术指导。陈皮酒配方都是秘不示人的,花老师傅看到万守卫对陈皮酒技艺传承的执着,将陈皮酒的制作技艺倾囊相授,万守卫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

万守卫的酒坊里,木甑子、酒缸、草垫、压榨池……这些旧时的酿酒工具仍在,酿酒的老方法依然。

传统的瓷缸,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一双粗糙的手在缸里搅拌整理,最终形成了一个中间留空的漏斗形米堆。这个米堆在24小时后会有米浆从漏斗中渗出,谓之形浆。万守卫和工人师傅们将发酵好的糯米连同浆汁一道装进纱布袋中,然后铺排在方形的压榨池中。粗大的木质杠杆,一头压在池子中,一头叠加石块,随着石块的增加,一股股黄褐色的酒浆从池子下面的管道流入酒池中。一遍灌榨后,再取出进行叠榨,如此反复后,纱布袋就剩下米渣了。

榨好的酒,被管道抽取入罐,加入神秘的17味中药,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煮酒了。17味中药,每家陈皮酒厂的处理都不一样,至于加哪些,加多少都在个人的经验,是秘不外宣的“独门秘诀”。煮酒用的是现代手法,一个个快有屋子高的不锈钢大罐子立在酒坊墙边,最大的是煮酒用的,通过管道传输,煮好的酒输送到其余的罐中进行存储。

虽说是传统酿酒,但是万守卫并不保守。大罐子、阀门、传输管道都是万守卫自行设计的,包括先前蒸米的电热锅也是万守卫改进的。有些环节,人工操作酒香更纯正,他就用人工。有些环节,现代化操作方便,而且不影响酒的质量,他就选择现代化。

这一年的榨酒,在11月中旬落下帷幕。陈年酒香,这酒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才会更香。在万守卫的酒坊,所有当年酿的酒都是隔年再卖。

酒香不怕巷子深,万守卫既没有开售卖店卖酒,也没有开设网店。他的酒还是不知不觉就卖出去了,有本地的老顾客不厌其烦地过来买,还有外地客户慕名前来,喝一次就留下地址,下次让万守卫直接快递过去。

东台陈皮酒的味道,一定要保留下去——这是万守卫不时放在嘴边的话。

在他看来,东台陈皮酒从来没有低潮,它的生机一直在民间……陈美林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