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浸染小《季报》 传播社会正能量
在梁垛镇,每到季末,一份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小报便悄然出现在该镇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案头。这份名为《梁垛“赛三事”季报》的小报,由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乡村发展协会梁垛镇分会主办,以8K纸套红印刷,虽版面小巧,却内容丰富。小报设有“工作动态”“会员风采”“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等多个栏目,详细记录了梁垛镇分会季度工作的点点滴滴,以及分会会员们发挥余热、积极参与“赛三事”活动的感人故事。
说起这份小报的诞生,还得从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乡村发展协会享誉全省的工作品牌谈起。2012年,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乡村发展协会结合工作特点,在全市开展“热心公益做好事,推进发展办实事,促进和谐解难事”主题竞赛活动,有效激发会员奉献余热的热情。会员们比、学、赶、超,努力为政府排忧,为基层解难,先进典型事迹层出不穷。然而,在搜集推荐这些典型事例的过程中,梁垛镇分会发现,大量事例只能在年终《东台日报》登载的“二十佳”中看到一、二,许多优秀事迹难以得到广泛传播。于是,他们萌生了自办分会小报、自我宣传展示的念头。这一想法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办报经费、印刷渠道等方面均给予充分保障。
2020年,《梁垛“赛三事”季报》正式创刊。创刊之初,镇党委、政府便利用各种会议要求各村积极为《季报》投稿,全镇上下积极响应。会员们纷纷行动起来,离开村支书岗位多年的老同志也重拾笔墨,连夜赶稿,大家都盼望能在第一期的《季报》上看到自己的作品。短短几天时间,编辑部就收到稿件数十篇。
首期《季报》共印刷80份,一经问世,便在全镇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同志们看到自己的钢笔字变成了“铅字”,受表扬的当事者看到自己成为了小镇的“名人”,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甜蜜和喜悦。为了提高《季报》质量,梁垛镇分会经常组织各村会员组长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大家结合版面小、信息量广的特点,采写短小精悍、可读性强的稿件。对于上报的稿件,分会总是严格把关,确保每一个素材真实可信。
四年来,《季报》共收到基层稿件500多篇,自行采写近百篇。每一期《季报》都异彩纷呈,充分展示梁垛镇分会的工作成果和会员们的“赛三事”风采。从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到组织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从会员捐赠资助学子,到老党员主动帮助低保户;从孝敬继父的感人故事,到成功调处承包户水系纠纷……小报上的一篇篇报道,无不彰显着会员无私奉献和热心公益的精神。
在利用《季报》积极宣传本地工作的同时,梁垛镇分会还将搜集的典型事迹推荐给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市乡村发展协会,在《东台老区》中展现。不少会员因此入选年度“二十佳”,梁垛镇党委、政府也抓住《季报》这一平台,从中优选出数十件事迹交由全镇评选。在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为评选出的十佳披红戴花,有效传递正能量,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如今,《梁垛“赛三事”季报》已成为梁垛镇分会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得到会员们的广泛认可和喜爱,也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季报》总编连续多年被评为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乡村发展协会先进个人,为这份小报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注入新动能。(姚子燕 朱宝美 鲁爱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