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项关切看一座城市的幸福密码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哪里?是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也是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与更优美的环境……
民生民意,念兹在兹。近年来,我市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现实关切,着力办实事、惠民生,让幸福生活触手可及、清晰可见。
变民生清单
为幸福图景
这几年,“三项关切”几个字,频繁出现在东台人的视野。“三项关切”,关切什么?
3月10日,临近中午,位于望海社区的普爱城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渐渐热闹起来。家住附近的老人们循着饭香蜂拥而至,秩序井然地围坐在餐桌旁,等待就餐。
“家里就我和老头两人,做一两个菜嫌麻烦,三四个菜吃不完——这‘老年食堂’可算是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环境干净整洁,饭菜可口卫生,整体收费也算得上是物美价廉,73岁的盛奶奶对这里是赞不绝口。
时间转眼过了12:00,午饭结束,刚还在谈天说地唠家常的老人们并没有马上散去,相反的,他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唱歌的,听曲儿的,一旁的棋牌室里,还有切磋技艺休闲娱乐的。“每天都有活动,有时候是看表演,有时候是做手工。这里的小姑娘每天变着花样儿逗我们开心,我也在这里交到了很多的朋友。”68岁的张奶奶笑着念叨。
这是我市首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自开业以来,它已经陪伴了附近老人整整3年有余。除一开始的助洁、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这“六助”服务外,近年来,普爱城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还结合老年人实际需要,增设了日间照料、精神关爱、活力文娱、适老化空间等功能性板块,积极引入心脑血管康复、心肺复苏、疼痛康复等单病种康复专项模式,逐步提升自身养老服务能力,丰富了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俨然成为了居民家门口的“养老院”。
事实上,普爱城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只是我市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成果之一。通过做强“机构颐老”、做实“社区安老”、做优“原居享老”,放眼如今之东台,已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具有东台特色的纵向养老服务体系。
有所养、有所依,越来越多的东台老人,感受到了“最美夕阳红”的浓浓暖意。与此同时,我市围绕“扩面、提优、增效”三个维度发力,全力构建精准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托育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安心托幼”,将好事、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托育服务解了像我们这样的双职工家庭的燃眉之急。”宝妈小曹和爱人都在周边县市上班,将孩子交给幼托班前,几乎每一天,需要跨地域上班的他们都面临着安心工作与照料孩子的两难抉择,“在幼托班里,孩子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启蒙教育、学前教育,同时也减轻了家里老人的负担,让我们更放心、更安心,也更有精力为未来努力。”
截至去年底,我市10家幼儿园已完成了公办托幼一体化改造,并于去年秋学期投入运行。市妇幼保健院建成月子托婴中心,提供新生儿护理等配套服务。市人民医院和少年宫幼儿园共建医育结合托班,稳稳托起了“明天的太阳”。
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不论是“一老一幼”,还是教育、卫生,一项项暖心举措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将民生作为最大政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旗帜鲜明地将民生事业摆在高质量发展“一二三四”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列为十大重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事项,把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高效有序协同,在坚持“优先发展”中不断彰显了价值追求,深刻诠释了“民生为大”。
用民生温度
托起发展高度
居家养老“24小时服务链”日臻完善,更多精细化服务送到了老年人身边、床边、手边;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步融入养老服务,老年人过上了智慧养老生活,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多项服务;
长者食堂遍地开花,睦邻友好抱团养老……
从我市老人的“花式”养老生活,可以窥见养老服务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幅幅让“夕阳”更红的幸福图景在东台大地勾勒而出,为这个春季写下了温暖的注脚。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紧盯百姓急难愁盼和民生堵点难点,我市在回应“群众关切”中持续厚植了民生温度,以“三项关切”带动“民生七有”——
学前教育更加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位居盐城前列,高中教育加快高原筑峰,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特色教育形成品牌影响,教育星火点亮城市的未来与希望;
“四级诊疗体系”“十大信息中心”“名医有约品牌”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接受市级医院问诊服务,“人不出城”就能享受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三甲医院专家服务;
“15分钟养老托育服务圈”加速形成,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托举起一老一幼“稳稳的幸福”……
将“幸福”融入发展基因,我市上下做好做足“服务增量”,不断扩大“惠民半径”,件件兑现,事事暖心,让一条条民生举措破浪前行、一件件民生工程落地生根。
去年9月,市实验小学长青路分校正式启用,新校园、新起点,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学校离家近、老师好,对孩子和家长都很方便。”经过半个学期的磨合,家住虹润华府小区的家长朱珊珊对学校环境和师资力量都很满意。
实验小学长青路分校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整体布局强调功能优先、寓教于乐,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更流动、多元、趣味、共享的童趣建筑空间。同时,作为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学校组建了卓越的教师团队,推行小班化教学,设置特色课程,构建生活化课堂,真正将优质教育送到了家门口。
市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如今,途经东亭南路与惠阳路交叉口,9幢新建筑拔地而起,浅黄色与枣红色相间的建筑群在阳光下更显温馨与暖意。
妥善解决广大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事关群众福祉。记者获悉,项目已于日前完成主体验收,并将于今年三季度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将成为集颐养中心、康养中心、护理院、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和为民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乐享银龄生活再传福音。
前不久召开的全市教育卫生暨“一老一幼”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既有对上阶段成绩、不足的归纳总结,也有对“收官之年”工作的高站位系统部署。会议指出:回应“三项关切”、增进民生福祉,是东台推进高质量发展、抓好其他各方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交出更高品质民生答卷,不断擦亮中国式现代化东台新实践的幸福底色!
会上强调,“三项关切”关系千家万户,牵动民生民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稳步改善和保障民生;坚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确保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群众需求;坚守“人民至上、群众满意”,以实实在在的民生实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镇区部门也要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拿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瞄准目标靶向发力,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加速突破一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以实干实绩打赢“三项关切”三年行动计划收官决战。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聚焦民生福祉,目标任务也更有温度。
全市教育卫生暨“一老一幼”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民政、卫健、教育与东台中学、市人民医院5家单位集中发言表态,将以人民群众实际需求为指引,以改革之力疏堵点、除痛点、解难点。简单来说,就是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政府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怎么改?就是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发力点和突破口,将“问题清单”变为“改革清单”,以更多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打开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就会发现,以改革开新局、谱新篇、启新程,是东台破解民生领域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必要之举。而改革之优势,成效显现。
“像这些病,现在村卫生室就能看,爹爹,你以后不用专程跑到市里来了啊!”3月13日,在市人民医院,一名身着红马甲的医护工作者在为一位年迈老人量完血压、测好血糖后,一边耐心地同老人叮嘱着。
市级医院把医生与病人往“下”赶,扶持基层分级诊疗,各看各的病——东台医共体构架,可能是全国“独一份”。
全市2所牵头医院、24个镇卫生院、341个村卫生室组成一个医共体,作为“龙头”的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各管理一个健康片区,全市形成一张“医疗网”。
网的“绳头”不由卫健或医保部门牵,而是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作为“双召集人”,每季度调度一次。日常运行,由新成立的独立事业法人——医共体运营发展中心负责。以上,共同形成了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营的医共体。
与此同时,62家京沪宁等地三甲名院的205名专家定期到人民医院与中医院门诊坐诊、查房带教、手术示范、专科指导,更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国知名医生的诊疗服务,极大地带动了东台医疗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
“之前结婚多年一直没能怀孕,正想着去上海看看,听说北京协和医院陈蓉教授来东坐诊了,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去了——现在,我已经通过自然受孕,拥有了一个可爱、健康的女儿!”家住东园新村的陈女士是医共体改革的受惠者,看着怀里咿咿呀呀的女儿,她难掩激动情绪。
紧密型数字化医共体建设在全国推广,入选国家深化医改典型案例,“医改看三明、医共体看东台”成为鲜明标签;
婚俗改革被评为全省高质量现代民政创新创优成果;
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乡村公益医疗互助试点等国、省改革试点……
一项项靶向明确的政策、举措、成绩里,“民生为大”的意味尤为浓厚,是对全市百姓期待的有力回应。
2025年,是我市“三项关切”三年行动计划的决战年,站在宏观角度考虑,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
在这关键的一年,我市各相关部门将怎么做?
市教育局表示,将坚持改革引领强基础,通过聚焦质量核心,深化立德树人系统实践;聚力人才强教,打造精业、勤业教师队伍;聚合要素保障,培育区域教育特色品牌来推动教育质量创新高,夯实教育强市之基,厚植民生幸福之本。
卫健委将紧扣建设全国人均期望寿命第一的高地目标,通过坚持“软硬齐抓”,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突出“内外兼修”,全面优化医疗供给;重抓“医防融合”,大力促进全民健康,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数字化医共体建设走深走实,更好造福东台百姓。
市民政局将通过强化优质供给,继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突出量质并举,提升养老事业发展水平;聚力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动能的举措,以多元服务体系,打造幸福养老高地。
……
人才、技术、创新,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眺望新的征途,怀揣深厚的为民情怀,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推进改革,必将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创造高品质幸福生活!(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