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绘制盐民煎盐图
4月12日,一幅长达5米、10个组画的盐民煎盐场图在东台镇新坝小区310室“锦艺葫芦斋”对外亮相,再现了过去盐民生产生活的场景,附近居民先睹为快,啧啧称赞:“何老真的了不起,花3年多时间,行程近3000公里,寻访盐民,绘制了这些盐民煎盐场图,让我们更加了解过去盐民煎盐的场景。”
这幅组画包括了盐民居住墩子及生活生产用房图、晒灰前夹场子图、晒灰图、收灰图、打水淋卤图、收卤图、刈草收草图、烧盐图、盐包场及盐民卖盐图、亘古苍凉黄海滩图,均配以文字说明,让人们对盐文化历史一目了然,仿佛置身其中。
今年74岁的何以进,企业退休后偏爱上了彩绘葫芦画,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盐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绘葫芦”东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作品立意高远,惟妙惟肖,多次在省市获奖,并漂洋过海走出国门。
2022年春,何以进到泰州盐史馆参观,“用海水烧盐”展区引起他浓厚的兴趣。东台同处海盐文化体系,缘海而生、因盐而兴,广大盐民勤劳勇敢、艰辛劳作,造就了历史上“烟火八百里,灶煎满天星”之盛景。
作为盐民后代,何以进对海盐文化感触颇深。几年前,何以进曾采访过一些老盐民,这次参观后,他决心要把盐民煎盐的场景用绘画的形式告诉后人。
主意拿定后,何以进马不停蹄开始了寻访之旅。两年的时间,他先后10多次前往江苏农垦新曹农场匡东分场查场志、到大丰原潘乡查阅乡志、探访东台何垛河遗迹,寻访海盐文化之根源。“我到沿海曾经烧过盐的一带走访,能找到的老盐民已经很少,且都是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何以进感慨道,如不及时对海盐文化收集、整理、记载,那么若干年后这些重要历史资料将散失殆尽,无法弥补。
然而,寻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好几户盐民,何以进拜访了好几次才能遇见 。2023年秋天的一天,外面下着雨,何以进从花舍村朋友那里借了一辆电瓶车往老盐民家中赶,来去二十多公里,衣服被雨淋湿了。寻访的成功却让何以进心里暖洋洋。
寻访中令何以进难忘的是,在东台、大丰沿海地区至今仍健在几位当年参与烧盐的90岁高龄老人,仍然记忆犹新。他们把“晒灰、淋卤、烧盐”一道完整晒盐工序娓娓道来,还将珍藏了多年的烧盐工具拿出来印证那段历史。经过漫长的岁月,烧盐工具均已锈迹斑斑。根据老盐民所示范的煎盐动作,何以进现场记录、写生,回家后进行回忆和整理。
从2023年上半年起,何以进着手绘制盐民煎盐场图,工作室里他挑灯夜战。有时为了一个细节的真实性,他反复揣摩,废寝忘食,多次将画稿初稿送给老盐民提请修改意见。前后五易其稿,直到2024年下半年,10幅画稿才制作成功。
为更好传承海盐文化,何以进计划在相关场合展出他的关于盐文化的画作,并出版一册《百年沧桑话盐史》,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盐民生活和工作的场景。刘进涛 武桂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