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非遗传承人的刻纸人生-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非遗传承人的刻纸人生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711     日期:2025-06-26 10:38:47
在烟波浩渺的溱湖之畔,一把刻刀,一方红纸,传承着八百年光阴的故事。54岁的王明华,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湖刻纸”第四代传承人,用二十余载的坚守,让这项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近日,记者走进她的工作室,聆听这位匠人的艺术人生。走进王明华的工作室,墙上挂满的刻纸作品令人

在烟波浩渺的溱湖之畔,一把刻刀,一方红纸,传承着八百年光阴的故事。

54岁的王明华,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湖刻纸”第四代传承人,用二十余载的坚守,让这项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近日,记者走进她的工作室,聆听这位匠人的艺术人生。

走进王明华的工作室,墙上挂满的刻纸作品令人叹为观止。牡丹吐艳、龙凤呈祥、渔歌唱晚……一幅幅作品色彩明艳、线条细腻,仿佛在纸上跳动着生命的韵律。这些图案看似简单,却要经过26道正纹、72道斜纹的千雕万刻。

2001年的那个春天,改变了王明华的人生轨迹。在溱东文化站工作的她,偶然看到老站长宋月秋的刻纸作品,当即被这门纸上的刺绣所震撼。

学艺之路并非坦途。为了兼顾工作和学艺,她养成了朝五晚九的作息:清晨五点起床练刀工,下班后钻研构图,节假日更是全身心投入。最难的是一开始掌握不好力度,常常刻破纸张。王明华展示着手上厚厚的老茧,但每当完成一幅作品,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喜悦。

如今,除了坚持传统技法,王明华更在题材和形式上大胆创新。她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纹样,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刻纸技艺,吸引年轻粉丝。

“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让老手艺活在当下。”王明华说。

暮色渐浓,工作室的灯光下,王明华又伏案开始了新的创作。刻刀在红纸上游走,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守与创新的故事,这或许就是非遗传承最美的模样。丁圣 陈钰 文/摄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