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老木匠和新四军三位将领的故事-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社会 > 正文

老木匠和新四军三位将领的故事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1592     日期:2025-08-07 09:04:57
1963年,我考入东台县中学读高中。学校的西边有个小门,紧靠小门的北边有两间小房,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木匠,他们负责学校门窗桌凳的日常维修。老木匠叫常用根,东台三仓人。抗日战争时期,粟裕、管文蔚、张震东三位新四军首长曾在三仓一带战斗过。由于新四军大多是苏南人,到三仓后与群众交流不


1963年,我考入东台县中学读高中。学校的西边有个小门,紧靠小门的北边有两间小房,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木匠,他们负责学校门窗桌凳的日常维修。

老木匠叫常用根,东台三仓人。抗日战争时期,粟裕、管文蔚、张震东三位新四军首长曾在三仓一带战斗过。由于新四军大多是苏南人,到三仓后与群众交流不太方便,而常用根曾到苏南踏过三轮车,打过多年苦工,会说一口流利的苏南话,就给新四军当“翻译”,当向导,还帮助照料过管文蔚的孩子。

常用根把房间一分为二:前半间的迎面墙上贴了一张毛主席像,下面有块木头托板上摆放着香炉、烛台,东墙上挂着一个玻璃镜框,内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照片。后半间放着一张床、一个大木箱。

常用根不识字,耳朵又不好,与他交流挺费劲。后来我发现,只要朝他翘起大拇指,嘴里大声喊:“你是老革命!”他脸上立马露出灿烂的笑容,并绘声绘色地给我讲故事。他讲得最多,也是最得意的当数新四军三位首长的故事。

“粟裕、管文蔚、张震东三位首长待我可好啦!有时他们开会,让我替他们去买烧饼。烧饼买回来,三位首长不但招呼战士们吃,还客气地喊我一起吃。我不肯,他们就硬塞在我手里。一天,粟司令得知我四十岁生日,提议要为我庆贺生日,我连连摇手,说,不能,不能。可粟司令硬是塞钱给我去买菜,我做好后,三位首长和我,四个人坐在一起吃饭,他们还轮流给我敬酒,祝我生日快乐。”

“怎么样,三位首长给我做生日,没有听说过吧?”常用根得意地对我说。

“1960年那会儿,我耳朵没这么聋,就去南京看望管司令。在省人民委员会大门口的接待室,警卫客气地给我让座倒茶。管司令的爱人朱竹雯(原名张耘)是省农林厅副厅长,她很快赶来,把我接到他们家。管司令让他的孩子喊我‘常伯伯’,还再三叮嘱他们不要忘记三仓根据地的老乡。朱竹雯把我安顿到招待所,说难得来一次,在南京多玩玩,白天他们都要上班,晚上和星期天就接我到家里去。玩了七八天,我要回东台了,管司令问我有什么困难?我说,托毛主席的福,我什么困难都没有。朱竹雯还要给我钱,我怎么也不肯收,最后只要了她和孩子们的一些照片。”

常用根取下墙上的照片框,指着里面的照片,一一向我介绍……“不是现在耳朵这么聋,我还要上北京去看望粟司令呢。”他有点遗憾地说。

1976年,我被分配到东中任教,仍喜欢到他房间玩,也常带班上学生一起去听他讲故事。他看到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便高兴地模仿起粟司令的手势和口音,而且声情并茂。

“日本鬼子听到粟司令的名字,就吓得发抖。”常用根挥动他粗大的右手,大声唱起来,“粟司令,粟司令,粟司令打仗,仗仗胜啰,仗仗胜……”

1984年2月10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中顾委、中央军委关于粟裕同志逝世的讣告。第二天早上,我和几个学生来到常用根的宿舍,只见他满眼通红,左手拿着一张《新华日报》,正哆嗦地剪着报上粟裕的遗像。两手微微抖动。他抬头看见我们,喃喃地自语:“唉,我们的粟司令,好人啊,走啦。”说着,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剪好后,他把一块小玻璃擦得锃亮,压住粟裕遗像,再用胶布把四周固定,然后恭恭敬敬地放在毛主席像下面的托板上,再虔诚地点上三炷香,嘴里念叨:“粟司令,您是好人啊!这个托板就算是我家的‘家神柜’了,我就这样供着您啦。”他的神情是那么庄重,那么专注。良久,他才缓缓转过身,又讲起我不知听过多少遍的故事……1984年4月15日,张震东逝世后,常用根也是把报纸上登载的张震东遗像剪下来。1993年9月5日,管文蔚逝世后,92岁的常用根还是剪下管文蔚遗像,精心保存好。

1997年,常用根逝世,享年96岁。常用根生前唯一的愿望就是把他的骨灰安葬在三仓,因为那里靠近烈士陵园。

如今,常用根和三位新四军首长的故事,在东台中学校园里仍口口相传……

【作者后记:本文完稿后,呈请粟裕长子、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阅。粟戎生中将批示:“看了,很感人,是很好的传统教育材料。”】陆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