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姑娘志愿服务队 “幸福敲门”情暖空巢老人
“这是我家大姑娘前段时间专门为我装的热水器和暖气,冬天也能在家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家住金山南巷的王奶奶逢人便会“炫耀”。
王奶奶口中的“大姑娘”就是沙云香,沙姑娘志愿服务队的名字就是取自她的姓。
跟着志愿者穿过条条小巷,走进王奶奶家,不大的厨房里两名志愿者在忙碌着。“掌勺的是我们的志愿者薛祥,他是一名面点师,闲暇时经常做一些软和的包子给老人们送过去。”沙云香边介绍边为老人拆鸡骨头。志愿者们分工合作,不一会儿,4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就摆上了桌。
王奶奶今年已经81岁了,由于耳朵左耳完全失聪,右耳听力也极其微弱,她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或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生活极为单调。与沙姑娘志愿服务队结对后,志愿者们的丝丝关怀、浓浓心意,慢慢淡化了王奶奶的孤寂,她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话匣子也渐渐打开了。
在结对帮扶过程中,志愿者发现王奶奶家中的电线线路非常凌乱,部分已经老化严重、绝缘脱落、线芯裸露在外,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志愿者们立马行动起来,穿管、布置线路,安装开关、插座、灯座……经过改造,家中原本凌乱的墙壁焕然一新。
谈及第一次帮扶空巢老人群体,沙云香至今记得源于东园社区组织的一次公益活动。当时,沙云香走进老人家中,看到老人独自生活的孤独与不便,内心深受触动。“那间屋子冷冷清清的,老人坐在昏暗的灯光下,眼神里满是落寞。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在沙云香的悉心照顾下,那位老人对她充满了信任与依赖,甚至连远房亲戚要接她去外地过年都不肯,就要待在家里等沙云香去看她。
在这十年里,沙云香并非独自作战。“我是2014年加入市义工联的,第二年得知义工联要组建关爱‘空巢老人’的爱心团队时,我第一个报了名。”沙云香介绍,团队目前共有20多名志愿者,照顾当地12名孤寡或失独的空巢老人。她带领团队志愿者,不定期看望空巢老人,为每名老人制订了个性化照顾方案。“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我们会定期上门看望、聊天;有的老人不会做饭,需要我们上门做饭;有的老人腿脚不便,志愿者会定期探访。”
“我和沙姐是2014年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认识的,对于照顾空巢老人这一想法我们不谋而合。”沙姑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成桂芳说,之前她忙于工作,对家中老人的照顾不多,老人去世后,这一直是她心中的遗憾。正好义工联成立了沙姑娘志愿服务队,她就加入了其中。
沙云香带领的志愿者服务队相互协作,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有一次,孙阿姨的母亲突发疾病,可她住在老小区的五楼,没有电梯。得知这一情况后,团队成员迅速行动,有的背老人下楼,有的联系医院,有的陪伴老人前往,就这样,大家把老人一直送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又安全地把老人送回家。沙云香感慨道:“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大家的支持,我才能走得更远。”
十年间,沙云香服务过的空巢老人不计其数。其中,陈奶奶的故事令她尤为难忘。
今年97岁的陈奶奶唯一的亲人在上海工作,长时间的独居让她变得沉默寡言,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沙云香得知后,主动承担起照顾陈奶奶的责任。7年来,她只要一有空就会来陈奶奶家,在她的带领下,志愿者们也经常来陪陈奶奶聊天,帮她打扫卫生,还会定期带她去医院体检。渐渐地,陈奶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身体也逐渐硬朗起来。她常说:“大姑娘只要有空就会来看望我,有的时候白天没空晚上也会来。”像这样的故事,在沙云香的志愿服务生涯中还有很多。
但是,志愿服务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做了好事却遭到误解,沙云香都一笑了之。“委屈肯定是有的,但是认可我的人更多。”2022年,市义工联收到了一封9页纸,6000多字的感谢信,字迹工整、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饱含了对沙姑娘志愿服务队的深深谢意。“那时候,我觉得做什么都是值得的,老人们的肯定让我的心里暖洋洋的。”
沙姑娘志愿服务队如同冬日里的阳光,穿梭在乡间小道,敲开一扇扇孤独的门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以后的老人会越来越多,希望有更多好心人加入我们团队。”沙云香说,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空巢老人感受到温暖和陪伴。( 王茜 包健 顾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