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托起民生幸福
从家门口出发,步行15分钟,你会遇见什么?是欢声笑语的幼儿园,是琳琅满目的便利店,是鲜香四溢的小餐馆,还是景色宜人的小公园?生活的转角,有很多细节和可能,你会发现家门口就有“诗和远方”,街巷烟火升腾,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也在回归日常。
买菜、健身、看病……步行15分钟就能搞定生活所需。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要求,不断加强商业设施建设、为民服务设施建设,盘活民众“生活圈”,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元化、便捷化的暖心服务,托起民生“幸福梦”。
在东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可以用脚丈量,更可以用心感受。上午九点,新兴社区小游园内已逐渐热闹起来。年逾七旬的朱殿俊、余美玲夫妇,是这里的常客。每天步行来这里聊天、锻炼,已成为夫妻二人的每日必打卡项目。锻炼过后,他们通常会步行到周边的水果店和超市,置办一些生活日用品。忙完这些,夫妻俩又回到社区活动室,沉浸书海,享受惬意的读书时光。临近中午,夫妻二人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享用起美味午餐。饭后,几位熟悉的饭搭子又成了牌搭子,一起打牌度过愉快的午后时光。“我们社区生活各方面都很方便,年纪大的吃饭也很方便,几分钟就能到养老服务中心,也能到菜场,有什么情况几分钟就能到社区反映问题。”余美玲老人满意地说。她的感受,正是我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效的真实写照。
同样享受到社区便捷服务的,还有家住海新小区的丁於荣。77岁的丁大爷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固定嘉宾”。“在这吃饭蛮好的,走路10分钟左右就能到。菜也蛮好的,吃好还能在这里打打牌,或者是到旁边的五角广场散散步、运动运动。”谈起每天的规律生活,丁大爷难掩喜悦。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内涵与外延
什么是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居民又能享受哪些便利服务呢?根据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在居民“家门口”——也就是步行5至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让消费更便捷。在居民“家周边”——也就是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者更舒心。
2022年,盐城市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新兴社区,就是今年我市对照盐城市甲类标准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之一。新兴社区地处城市核心区域,下辖6个物业居民小区、41栋老旧小区住房楼、765户自建房以及500多家大中小型场所。近年来,该社区紧紧围绕“一菜一修、一店一早、一老一小”及智慧化社区建设开展工作,为近12000户常住人口提供便捷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内购物餐饮、家政维修、养老教育等服务一应俱全,超市菜场、卫生室餐饮店等遍布其间,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社区还积极推进智慧化建设,通过引入智能零售终端、建设智慧社区平台等方式,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开发区城北惠民中心是我市一体化运营的典型。该中心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超市、菜场、卫生室及餐饮等便民设施于一体,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家住东海国际的张大爷是这里的常客。他每天早上送孙子去旁边的小学上学后,就会来到惠民中心溜达一会儿。在社区里,他和邻居们一起打牌聊天,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临近十点,他就会到楼下的惠民菜场买点蔬菜回去给孩子做饭。
2013年,商务部号召全国试点地区继续加快建设便民生活圈,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在东台,这一号召也得到了积极响应。金墩社区便民点的张师傅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一天能接到十几单生意,很多都是回头客。“我觉得他修得好,如果换到其他地方就不好找了。”周边居民对张师傅的技艺赞不绝口。
作为市区主城区较典型的老社区,金墩社区常住人口众多,烟火气十足。在社区周边,24小时便利店、菜场、幼儿园、幸福小广场等一应俱全。这些设施不仅满足了居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每天清晨和下午,社区金墩幸福小广场上,前来运动健身、遛狗休闲的居民总是络绎不绝。眼下,为了满足居民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金墩社区正在积极打造2.0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半径为基准,对社区内的设施现状进行梳理调查,力争以网格化管理为便民设施提供长效服务。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目标,找准社区居民所需,因地制宜,全面满足社区居民休闲、社交、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需求的项目,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自2021年以来,全市先后创成金墩、望海、何垛桥、八林、城北社区等5个盐城市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其中甲类1个,乙类4个。今年计划新创建新坝社区、新兴社区两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居民无需远行即可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持续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健康发展
然而,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规划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有的生活圈内市场的菜肉价格偏高,导致居民宁愿多走几步到别的地方去买菜;有的生活圈内居民“小修小补”的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这些问题说明,在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过程中,只有真正着眼于居民的需求,才能实至名归。
为此,我市采取多项措施。一方面,政府主导不断加大公共设施投入。市政府制定出台《服务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商务、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商业设施、教培托幼、社区医疗、社区养老等建设,在配齐现有基本保障业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品质业态,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以邻里中心建设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快推进鼓楼东路邻里中心建设,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提供各类基础服务;以菜市场为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购物环境;以商业配套为辅助开展运动健身、保健养生、新式书店、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让老百姓在社区内就能就近享受到各类便民服务,提高生活品质。
此外,注重培育市场主体和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绝对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社区便利店、品牌连锁店,为老百姓提供便利服务。引进美宜佳、美好等品牌企业建设便利店60多家。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部门联动和政策保障,共同推进便民生活圈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居民消费难点、痛点问题。
对于不少人而言,真切的幸福就在市井里巷的温暖里、柴米油盐的无忧中,是近在咫尺的烟火气息。城市积极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点,不仅在于“一刻钟”的时效,更在于“便民”的实惠。只有既配齐基本保障,又打造品质业态,才能平衡好居民生活需要和消费升级需求,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然而,在关注城市居民生活便捷性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理念向农村延伸,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有朝一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理念能向农村延伸,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多元化服务主体、加强政府引导与扶持以及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等措施,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便民生活圈体系,为全体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姚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