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书山,“路”长-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图片 > 正文

书山,“路”长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797     日期:2025-04-26 09:39:25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电商平台的图书促销如火如荼,社交媒体的“读书打卡”此起彼伏,都知道读书的重要,似乎读了很多,但又忘记了。江苏省2024年度居民阅读状况调查,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0.3%,纸质图书阅读率为66.7%,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5本,较上年有所提升。当前,“年读百本”的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电商平台的图书促销如火如荼,社交媒体的“读书打卡”此起彼伏,都知道读书的重要,似乎读了很多,但又忘记了。

江苏省2024年度居民阅读状况调查,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0.3%,纸质图书阅读率为66.7%,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5本,较上年有所提升。

当前,“年读百本”的阅读目标成为不少人的追求,各类读书APP也以“阅读时长”“书籍数量”作为用户成就的量化指标。然而,“快餐式阅读”往往导致“雁过无痕”的尴尬:合上书本,脑海中只有零星情节,既未能构建自己的“哈姆莱特”,更遑论形成深刻的思想积淀。

这种困境在数字阅读时代尤为突出。碎片化阅读催生了“屏幕滑动式思维”,读者习惯了接受现成观点,却丧失了对文字的深度解构能力。正如许知远所言:“当我们用‘10分钟读完一本书’的速度前进时,丢失的是与文字对话的耐心。”我们需要的不是信息堆砌,而是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与表达,这种能力无法通过“刷书”获得。

囫囵吞枣、让阅读成为信息填充而非知识内化。“贪多求快”的阅读是数据的泡沫与思维的钝化。

“功利性”在高效率、快节奏社会中愈发凸显。许多人将读书与读“有用之书”画上等号,将阅读简化为获取实用技能。各类考试用书、职场指南占据畅销榜前列,而文学、哲学等“闲书”则被束之高阁。

闲时读书读“闲书”,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用之书”提升技能,“无用闲书”滋养精神,二者缺一不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长期浸润的结果。若只求立竿见影,阅读便沦为工具,失去其本真意义。

真正的读写之道,在于将阅读视为“思想的酿造”,通过时间与思考的发酵,让知识升华为洞见。这是一场“化学”的变化。正如杨绛所言:“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当阅读与写作、与自我表达形成良性循环,我们书写的便不再是空洞的文字,我们说出的不再是低俗的语言,而是对世界的真诚回应与深刻洞察。

慢下来,深耕阅读,在快时代做“慢读者”。真正的阅读需要深耕。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能穿越时间,直击心灵。

好读书时尤需读好书。书山学海,无法穷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选择经典,忌贪多求快,让自己“慢”下来。“慢阅读”并非指速度的绝对缓慢,而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状态。它要求读者放下功利心,像耕种一样耐心地深耕文本,与作者对话、与自我辩论,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书山有路,但无捷径。世界读书日不应仅是促销与打卡的狂欢,更应是回归阅读本真的契机。让我们放下功利心,拾起一本“闲书”,在深阅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触摸思想的脉搏,可以大声地诵读,也可以默默地背诵咀嚼,唯有如此,书山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崔冰清 严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