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10分钟体育健身圈” 勾勒全民健身“幸福半径”-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图片 > 正文

“10分钟体育健身圈” 勾勒全民健身“幸福半径”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634     日期:2025-08-25 08:56:18
​清晨六点,人民公园的草木还挂着露珠,60岁的老沐已跑完两圈。“跑了几十年,早成了骨子里的习惯。”他抹去额头的汗珠笑道。与此同时,市体育馆塑胶跑道上,跑步达人刘杨的运动手环闪烁着实时数据,耳机里的音乐与晨跑脚步同频。这位从大学养成运动习惯的上班族,正用“每日运动KPI”开启新


清晨六点,人民公园的草木还挂着露珠,60岁的老沐已跑完两圈。“跑了几十年,早成了骨子里的习惯。”他抹去额头的汗珠笑道。与此同时,市体育馆塑胶跑道上,跑步达人刘杨的运动手环闪烁着实时数据,耳机里的音乐与晨跑脚步同频。这位从大学养成运动习惯的上班族,正用“每日运动KPI”开启新的一天。

而这,仅是东台全民健身活力的一个剪影。近年来,随着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和城市服务能级的提升,一股蓬勃的健身热潮正席卷全城,一幅覆盖全时段、多场景的全民健身图景日益清晰,其背后,是城市精心打造的“十分钟体育健身圈”。

健身融入城市脉动

晨光初绽时,鼓楼中路的和瑜伽馆已迎来第一批追寻身心平衡的人们。落地镜前,学员们舒展身姿,在柔和音乐中开启“暴汗一小时”。对于日渐火爆的预约排期,瑜伽馆负责人海心表示:“关注健康的人越来越多,职场女性、学生群体占七成,体态调整取代减肥塑形成为新诉求。”

午间的健身房见证着上班族的坚持。私营业主何莹每天中午下班后会来此撸铁40分钟,享受暴汗带来的快乐与体型变化。吾悦广场游泳馆里,游泳爱好者丁慧,习惯在中午人相对较少时,享受水中自由舒展的畅快。

午后的开发区城北社区,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在这座3800平方米的“清凉驿站”里,朱大爷夫妻的乒乓球对决弧线与棋牌室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首午后交响乐。这个融合党群服务、便民设施与健身空间的综合体,入夏后日均接待群众超百人次,成为社区活力枢纽。

烈日让位给晚风,体育中心切换至沸腾的“夜间模式”。塑胶跑道上,奔跑的身影追逐清凉;灯光球场内,呐喊声与击球声交织;绿茵场边,纳凉的市民享受惬意。羽毛球馆人气爆棚,大二学生高同学几乎每日必到:“校队训练不能荒废,手感得保持。”足球场上,受“苏超”联赛氛围感染,市民王昊和球友们激战正酣:“看球不过瘾,自己踢两脚才痛快!最近夜场人数涨了三成。”

在开发区纬五路,晚风中的串场河风光带景色宜人,不少骑友相约在此感受速度与激情的畅意。而在十几公里外的安丰足球场,独属夜晚的喧嚣刚刚开始。灯火通明中众多羽毛球爱好者汇集于此,尽情享受打球带来的惬意与欢乐。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大人们在健身步道上悠闲散步,到处洋溢着欢乐与活力。邰德军与妻儿挥拍跳跃,羽毛球的弧光划破夜色:“晚上吃过饭全家锻炼一小时,既能缓解一天的疲劳,又能增进亲子感情。”

转角遇见健身场馆

全民健身的热情,根植于城市精心铺就的硬件沃土。

专业场馆的蓬勃生长。下午三点,圆融广场三楼的一家体能馆渐渐热闹起来。小朋友们在体能老师的引导下热身快跑、投掷实心球。拳击区专业拳击老师耐心讲解演示拳击动作要领,小朋友们有模有样地认真跟练。体能馆负责人望着满场学员感叹:“从20人到近200人,科学体能训练成为不少家庭刚需,周末和寒暑假更是报名旺季。”即将升初二的袁锐轩,不仅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从“小胖子”蜕变为阳光少年,更在运动中收获了友谊与自信。

城市边角空间被赋予运动新生。新海社区口袋公园,儿童游乐区欢笑不断,器材区三两切磋,健身步道上步履匆匆。“这里离家近环境好设施全,带孩子来玩很方便。”附近居民常璐是公园的常客。步行街文化广场化作露天健身秀场。几大广场舞天团随乐翩跹,健身器材区,健身达人秀出悬垂倒挂绝技,引来喝彩一片。金墩广场的林荫道间,跑步者与太极队伍和谐共生,构成动静相宜的城市剪影。

高新区无界汇主题公园更打造出“亲子夜乐园”:戏水区的水花与滑梯上的欢笑交织,智能健身角前,碧桂园小区的王阿姨在电子屏前调整动作:“实时掌握运动数据,练着练着就上了瘾!”邻里运动社交段里,篮球激战、乒乓切磋与广场舞风姿,让全年龄段都能找到运动归属。

瘦身塑形滋养身心

全民健身的深度与广度,正推动“瘦身经济”向全方位健康管理跃升。

台城某健身工作室内,器械碰撞声与教练指导声此起彼伏。“体重管理年启动后,新增会员涨了近三成。”店长蒋雪芹洞察到健身新趋势,“咨询不再只是‘多久瘦十斤’,更多是‘如何矫正体态?’‘怎么练核心’。”为此,工作室新增了体态矫正、产后修复等定制课程。而在步行街和瑜伽馆,老会员冯女士,早已从最初的减肥减重,变成了现在对体态改善的需求。“现在每周四次瑜伽课,已经是生活的常态。”对她而言,体态改善与情绪价值远胜单纯减重。

而立之年的小章鼓足勇气走进舞蹈班,对她而言,舞蹈不仅是塑形工具,更是舒展体态、拓展社交的好途径。通过练习舞蹈,她遇见了更自信的自己。拳击爱好者林宇则把每天的打拳时间视为“解压时刻”,“挥拳时,工作的压力跟着汗水一起流走了。”在这里,打拳成为很多新市民释放压力和塑造品性的过程。

对于家住凯帝京都小区的老张夫妇而言,每晚的运动时光不仅强身健体,更是丰富晚年生活、保持青春活力的秘诀。夫妻二人,一个带着广场舞队练舞,一个喊上三两邻居打篮球,这样的晚年生活,让老两口充实快乐。

从健身爱好到播撒希望

大学主修足球的穆崔炜,暑假报名成为市少年宫少儿足球培训的兼职教练。每天早晚四个小时的教学时间,不仅是他自己的锻炼时间,也是他传递足球希望的时候。看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喜欢足球,他既感欣慰又觉责任在肩,“希望孩子们能保持对足球的热爱,踢出健康,踢出未来。”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景晓兰,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练习太极、八段锦,并将这份热爱发展为公益事业。作为市旗袍爱好者协会会长、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她长期深耕社会体育与志愿服务,荣获“东台好人”及省市级妇联表彰。各类公益课堂上常见她的身影,她希望通过传统养生文化滋养志愿者身心,提升服务社会的活力。

政策托举“幸福半径”

蓬勃的全民健身图景,离不开坚实的政策支撑与持续投入。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群众体育蓬勃开展。近年来,我市结合为民办实事工程持续实施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提档升级工程。更新100套一代健身路径、6套二代智能健身路径,建成健身步道和46个口袋公园,指导各镇区建成14个健身公园、24片高质量足球场、14个笼式足球场。全市每年举办乒乓球、篮球、太极拳等健身活动超50场,国民体质测试覆盖3000人次,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率达100%。西溪半程马拉松、黄海湿地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吸引四方健儿参与,安贝斯足球俱乐部斩获省青训联赛冠军,龙舟队三年蝉联盐城市龙舟赛总冠军并永久保留“龙王桂冠”,市九运会金牌榜位列盐城第二,创历史新高。

竞技体育突破发展,青少年体育成效显著。通过“体教结合”模式,我市建立小学、初中、高中系统训练网络,实施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全年输送近40名体育苗子。市九运会青少年部斩获168.5枚金牌,包揽“参赛成绩奖”“学校体育工作奖”等五项大奖。全市中小学严格执行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锻炼标准,通过田径运动会、足球联赛、篮球赛等赛事,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6%以上,体育俱乐部建设覆盖田径、篮球、足球等8大项目。

安全监管筑牢底线,政策托举惠民利民。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体育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机制,开展“体育领域房屋质量攻坚行动”“校外体育类培训机构和健身场所燃气安全大检查”等专项行动,并将排查隐患全部整改到位。体育、消防、卫健等部门联合开展“运动员突发性休克”“赛事突发消防事故”应急演练,严把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审批关,确保消防与房屋质量达标。连续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体育强市、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用政策温度与执行力度托起市民“10分钟健身幸福半径”。

从专业体能馆的汗水挥洒,到口袋公园的悠然漫步;从白发老者的乒乓对决,到稚童初试拳击的雀跃;从智能健身角的科学指导,到绿茵场上的激情呐喊——东台用精细织就的健身网络,让“10分钟健身幸福半径”触手可及。当健康成为城市跳动的脉搏,体育惠民所勾勒的这条活力之径,正让幸福生活阳光洒遍每个角落。姚子燕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