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文明实践润心田 幸福东台满目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东台样本”-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图片 > 正文

文明实践润心田 幸福东台满目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东台样本”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701     日期:2025-08-27 08:53:34
初秋的东台,街头巷尾涌动着温暖底色:槐树下飘着理论宣讲的余音,街角的“文明随手拍”公示栏映着路人的笑脸,“公益暑托服务班”传来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夜市上志愿者带着急救包在普及应急技能……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笔,以民生温度为墨,书写着“文明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答卷


初秋的东台,街头巷尾涌动着温暖底色:槐树下飘着理论宣讲的余音,街角的“文明随手拍”公示栏映着路人的笑脸,“公益暑托服务班”传来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夜市上志愿者带着急救包在普及应急技能……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笔,以民生温度为墨,书写着“文明让生活更美好”的生动答卷。

阵地矩阵

织密文明实践“经纬网”

走进东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00平方米的空间里,“老槐树·来讲理”理论宣讲区、“文明实践集市”互动区、“周周微影院”放映区等功能区依次铺展,40余支文明实践队伍、90余个特色项目在此“安家”。自2019年与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以来,这里已成为理论宣讲的“主阵地”;2023年与苏州大学“牵手”,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此设立社会实践基地,更让文明实践的视野拓展至全国。

东台的文明实践,始于一张精密的服务网络。在全市“1+17+331”文明实践矩阵中(1个中心、17个实践所、331个实践站),基层阵地的“在地化”创新尤为亮眼:五烈镇实践所以“红色五烈”为魂,联动22个村站开展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安丰镇实践所依托王艮、吴嘉纪等历史名人资源,打造“文保+非遗+实践”特色文化圈,2025年获评长三角“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东台镇金墩社区实践站聚焦“一老一小”,用“金夕阳”服务队、“五点半课堂”串起邻里温情;开发区城北社区则为职工、务工人员定制就业指导、子女托管等“一站式”服务,让文明实践直抵人心。从城市社区到田间地头,从白发老者到垂髫孩童,文明实践正成为东台人最温暖的“精神港湾”。

特色活动

激活文明实践“源动力”

“以前办喜事讲究排场,现在红板凳课堂讲新风,村里办喜事既省钱又体面!”在弶港镇八里村,“红板凳课堂”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作为全国文明村,八里村将“五讲四简”(讲文明不低俗、讲传统不崇洋、讲内涵不攀比、讲孝亲不忘恩、讲自立不啃老,婚车婚房从简、婚宴从简、礼仪从简、礼金从简)融入日常,用小品《补充协议》、喜剧《婚介风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婚俗改革,更通过汉服婚礼、集体婚礼等特色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文明实践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同频、与群众共振。东台以“微”破题、以“融”聚力,探索出一套“接地气、冒热气”的实践范式。

创新“六微”(微党课、微表演、微平台、微故事、微竞赛、微读本等)宣讲模式,打造“花式”多样的基层党课,传递党的声音,多维度、多角度、多形式,让党员能够“立体感知”,激活党员教育“神经末梢”;在老党员家中设“点单箱”,开展“群众点单、小听吧接单”的“流动课堂”;融合“宣讲+文艺”,以身边烈士故事、红色遗址为素材,让党史学习教育“冒热气”。针对未成年人,东台构建“全周期”守护网:9年投入15万元开展少年儿童应急科普,惠及4.7万人次;组织“爱心大接力”帮扶滇陕儿童,累计捐赠超900万元;为贫困家庭整修房屋449户,让“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在爱与温暖中发芽。

榜样力量

厚植文明实践“根与魂”

文明的高度,取决于向上向善的精神高度。在东台,一个个平凡的身影,正汇聚成照亮城市的文明星河。

他守了44年烈士陵园,收集文物2000余件,为37位烈士找到亲人,每年宣讲近百场。他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顾平,用一生诠释“红色守护”的重量。

他们在秦岭鳌太线遇险情,仍背着重伤女孩跋涉五天脱困;他们常年开展防减灾培训,用专业守护生命。他们是“最美驴友”常勇、崔蓉蓉。

他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东台首例、盐城首例二次捐献者;他科普医疗知识,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他是东台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郑小祥。

从“中国好人”崔卫香25年照顾养父母的孝行,到刘怀仁夫妇30年带领甘港村从“落后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奋斗;从东强公司党委第一书记王子纯捐资近2000万元反哺社会,到义工联合会8人获“中国好人”,13年开展7000余场活动、服务超百万人次的坚守,再到“全国模范法官”徐刘根用案例书写公平正义……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做一件好事”到“成一世善举”,东台的精神坐标正愈发清晰。目前,全市已培育“中国好人”14名、全国文明家庭2户、全国文明校园1所,文明基因已融入城市血脉。

创新实践

打造文明实践“金招牌”

在东台,文明实践不仅是“做了什么”,更是“创新了什么”。

“小积分”激活乡村治理:以村规民约为纲,设立20项正负指标,积分换物资,让“做好事”成为习惯,成为乡村治理的“鲜活样本”。

“非遗+实践”焕发活力:系统梳理省级非遗“溱湖刻纸”,建立“四级传承人梯队”,构建“传承基地+社区传习所+名师工作室”网络,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活”起来。

“法治护航”守护成长:开展“法官进校园”“未成年人进法院”双向活动,用动漫普法、模拟法庭培育法治观念;成立涉老案件合议庭,为老年人权益撑起“法治晴空”。

“生态+文明”共融共生:成立全省首家湿地生态公益保护基地,引导补植树木400余亩、投放鱼苗60余万尾;推动“检察蓝”守护“湿地美”,让生态保护成为全民自觉。

从“文明随手拍”激发全民参与,到“急救夜市”普及心肺复苏;从“爱心妈妈”结对困境儿童,到“骑手驿站”让新业态群体融入治理……东台的文明实践,始终围绕“民之所盼”展开,用“小切口”撬动“大变化”。

如今的东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了群众的“精神家园”,文明新风浸润城乡每个角落,民生“小确幸”正汇聚成城市“大幸福”。正如一位社区居民所说:“文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看得见的温暖、摸得着的幸福。”

站在新的起点,东台将持续深耕文明实践沃土,让文明之花绽放更绚丽的光彩,让“幸福东台”的底色越擦越亮!(戴海波 孟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