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六大碗里的四时风物 一席宴里的风土人情-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图片 > 正文

六大碗里的四时风物 一席宴里的风土人情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562     日期:2025-08-29 08:39:16
东台人说出六大碗三个字的时候,眼神里总带着笑意。你信了,坐下,等六道菜。一碗、两碗、三碗……然后,才发现这是一整场宴席,也是东台人掏出所有宝贝,最隆重的待客之道。冷盘八碟,宴席的“前调”,醉泥螺的咸鲜、熏鱼的酥甜、糖醋子姜的脆爽,等等,像一出折子戏,先吊足胃口。主菜六道,


东台人说出六大碗三个字的时候,眼神里总带着笑意。

你信了,坐下,等六道菜。

一碗、两碗、三碗……然后,才发现这是一整场宴席,也是东台人掏出所有宝贝,最隆重的待客之道。

冷盘八碟,宴席的“前调”,醉泥螺的咸鲜、熏鱼的酥甜、糖醋子姜的脆爽,等等,像一出折子戏,先吊足胃口。主菜六道,才是宴席的“根本”,烧杂烩先来打头阵,萝卜丝大蛏足以鲜掉眉毛,红烧狮子头肥而不腻,大鸡孵小鸡的美味里,红烧鲢鱼、砂锅鳝丝煲浓香四溢。而后,甜汤、点心、时蔬轮番登场,整场宴席如行云似流水,“余韵”悠长。

“咱们东台的六大碗在以前是用来宴客的,当然要排场大。排场越大,越显得对客人的尊重。”随着最后一道特色美味被摆上餐桌,餐馆服务员用一口地道“东普”作了结束语。到这时,这一颇有名气的,带有深刻里下河水乡印记的宴席终于完整呈现在眼前。

没错,在这百余年时间里,婚丧嫁娶、寿宴团圆,东台人正是用这一席,把人生百味都炖进了锅里。

但是,六大碗最迷人的地方,是它跟着季节走。比如四时小炒,春季吃的韭黄炒劈蛤,夏季尝的酸渍菜炒长鱼,秋季炒虾腰,冬季炒肝肠。现在时逢夏季,所以品的就是鳝丝,也就是东台人口里的长鱼。汤也随季节变换有所不同,春天是鸡笋汤、五丁青螺汤,清鲜解腻;夏天有榨菜干丝汤、冬瓜蛤蜊汤,消暑降火;秋天是肚肺汤、鲫鱼汤,浓郁鲜香;冬天则是雪冬汤与青菜羊肉汤,暖身暖心。真真可以说是,每一季有每一季的风味,每一程有每一程的期待。

“东台菜从不搞花架子,鲜就是鲜,甜就是甜,原汁原味才最难得。”从业二十多年,六大碗行政总厨韩丁,对作为淮扬菜系个中典型的东台口味早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东台菜注重选材,也讲究因材施艺,口味要求咸淡适中,也必须浓淡相宜,“六大碗作为代表,对每个东台人都有特殊含义。”

在韩丁的厨房里,每样食材都有“户口本”。

其中,蛏子必须是本港的,个大肉肥、Q弹多汁;鲢鱼鳝丝要顶顶新鲜的,蔬菜得带着露珠,鸡也得是散养的,煲煮时才能听见田野的风声。这些本土食材,少一样,这宴席就算不得地道。“东台的菜,吃的不是手艺,而是风土。”韩丁说这话的时候,手里的锅铲没停,火苗蹿上来,映得他额角的汗珠发亮,“离了这片水土,再好的厨子也做不出这个魂。”

当然,制作者的经验与手艺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时间与火候的把控,更决定了这些美味是否入味,有无到位。“像这道烧土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东台头道菜,就至少需要炖煮1小时才能完全激发食材鲜味。还有萝卜丝大蛏,单泡发、清洗这些准备工作,就至少需要一天一夜。”六样主菜摆上桌,韩丁如数家珍。寥寥数语,就可领悟眼前这些美味的来之不易。“这几个菜,我们准备了两天呢!”另一位庄姓厨师接着话题补充道,“都是我们的拿手绝活。”

东台头道菜,也就是宴席中的第一道热菜。以鱼汤作底,加以盐发猪皮、手工肉丸、鹌鹑蛋、鲜笋、青菜、木耳等食材小火慢煮,直至炖出鲜味。而后鱼汤浓香馥郁,猪皮爽滑Q弹,肉丸鹌鹑蛋鲜嫩入味,一口下去瞬间胃口大开。大鸡孵小鸡更是创意,由鸡肉与鸡蛋组合而成。鸡肉瘦而不柴,软烂入味,简单一拈,轻松脱骨。有了鸡汁的鲜,鸡蛋也别有滋味……

手艺、做法讲究传承,六大碗走到今日依然兴盛,也离不开自我的升级与创新。韩丁说,现在,寻鲜而来的食客里,有不少是冲着红烧天目湖鱼头而来,“鲢鱼肉柴,而且难免有泥沙味,现在在保留了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将食材更换成了清澈水质里的天目湖鱼头,保留了菜品风味,提升了菜品口感。”

“你也尝尝,和你之前的处理方法相比,我们又做了些小小的改变哩!”庄厨笑着打趣,而后将这盘色泽鲜亮的鱼头转回韩丁面前,算是又完成了一次交接。也正是这样,一回又一回,才有了如今的六大碗。

七夕将至,不妨来到浪漫的结发街爱情长廊,到最地道的“东台六大碗”去,品一席美食,享四时风情,感受任凭时光流转,也总会留下最本真的“味”。贾佳 张珺斌 王盛贤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