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南沈灶镇 向“新”而行擘画发展壮美画卷-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图片 > 正文

南沈灶镇 向“新”而行擘画发展壮美画卷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274     日期:2025-11-19 09:48:27
南沈灶镇地处东台中心腹地,G15沈海高速、S26东兴高速贯穿全境,携三仓河、梁垛河之灵秀,承数百年盐灶文化之底蕴。“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各类风险挑战,全镇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工业主导镇、农业品牌镇、生态文明镇、服务创新镇“四镇共建”,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


南沈灶镇地处东台中心腹地,G15沈海高速、S26东兴高速贯穿全境,携三仓河、梁垛河之灵秀,承数百年盐灶文化之底蕴。“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各类风险挑战,全镇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工业主导镇、农业品牌镇、生态文明镇、服务创新镇“四镇共建”,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前迈进。

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三五”末增长36.96%;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十三五”末增加33.3%,93.9%、33.8%。

从盐田灶火到现代园区,从农业大镇到工业强镇,从“凹荡荡”到“美家园”......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会点,南沈灶镇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实的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镇域新篇章。

工业焕新 从“盐灶之地”到“工业强镇”

今年以来,南沈灶镇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能级提升,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数据见证实力。1-10月,全镇实现工业实时开票销售30.54亿元,同比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增长32.77%;技改投资3亿元,增长46.55%;高技术产业投资6621万元,增幅高达67.62%。外贸进出口额4058万美元,嘉之瑞等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南美新兴市场,增速超60%,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韧性。

项目集聚动能。依托盐城市级“精密制造产业园”,5年内集聚企业23家,形成了以精密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配套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截至10月份,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达产亿元项目分别为9个、5个、1个、2个。源耀生物气化技改项目竣工即实现开票2.13亿元;新磊纺织、新亚特纺织项目达产后开票1.53亿元。总投资3.46亿元的5个技改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新增开票超3亿元。威达鑫科技、苏气压力容器等一批重点项目已签约落地,天星纺织技改、绿厨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正陆续开工、试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后劲。

创新激发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智改数转网联”走深走实。全镇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世目公司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5G工厂、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君安新材料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嘉之瑞电子获评省瞪羚企业、省级绿色工厂、省万兆光网智能工厂,18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认定,技术合同认定额达1.6亿元,一批骨干企业正成为引领区域工业转型的“排头兵”。

农业出新 从“传统耕作”到“智慧椒乡”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南沈灶镇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守住了“粮袋子”,更做活了“土特产”文章,走出了一条“品牌强农、产业富民”的新路径。

农业品牌唱响“主旋律”。“沈灶青椒”作为全市首个蔬菜类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种植面积超2万亩,年产量近12万吨,带动农民增收2.4亿元,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产品称号,小小青椒成为富民强村的“黄金产业”。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依托果蔬椒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自动化播种、立体化繁育、订单化销售的现代化育苗基地;520平方米分拣中心二期正加速推进,新引进6家电商企业,日交易量超万单,带动周边椒农增收近亿元,让“沈灶青椒”走向全国大市场。

粮食安全基础持续巩固。建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稻机插秧2个千亩示范片,大豆玉米带状种植达3万余亩居全市首位;1.1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增粮食产能42.9万斤,187台套农机具检审率全市第一。集体经济蓬勃发展,2024年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1036.8万元,同比增长13.3%,安云村、港桥村经营性收入率先突破百万元,才琴村农机合作社对外服务面积超千亩,创收近6万元,近60%的村提前完成年度“一村一项目”收益目标,14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乡村振兴的底气越来越足。

面貌刷新 从“干净整洁”到“宜居宜业”

“四横四纵”的集镇框架日趋完善,生态河道纵横交错,农村道路平坦宽阔,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南沈灶镇以集镇更新和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资源双向流动,让“城市有乡村的宁静,乡村有城市的便利”成为现实。

集镇功能迭代升级。集镇功能迭代升级。2.2平方公里的集镇建成区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省优质幼儿园、新农贸市场、消防救援站等相继建成,省示范中小学、中心卫生院等优质资源集聚;新改造供水管网13.14公里,惠及1216户居民;天鹅路升级改造完成,北农开路、五深沟路、幸福西路等8条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扎实推进。今年已升级改造供水管网42.28公里、农村道路12.9公里,新建改造桥梁24座,新增路灯243盏,持续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

人居环境焕新出彩。通过人大代表视察评比等常态化机制,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累计治理村庄河塘4.6公里,建设生态河道76.23公里,覆盖率达40%;整治乱搭乱建36处、改造危房14户、户厕302座;创建美丽庭院439户,港桥、晨光村获评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成省级绿美乡村1个、盐城市级绿美乡村6个,农村“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医保“15分钟服务圈”创成盐城市级示范点,承接13项直接办理事项和2项代办事项,让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聚焦“一老一小”,镇区域性养护中心平稳运行,2个长者幸福食堂常态化运营,免费为3099位8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护理;实施普惠托幼服务扩容计划,为监护缺失、照护困难儿童提供暑托延托服务,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落到实处。

治理创新 从“平安小镇”到“善治标杆”

“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南沈灶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镇百姓。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建立“全员责任制+三管三必须”机制,84家企业完成标准化创建,安全培训全域覆盖,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在矛盾化解一线,“一站式”社会矛盾调处中心高效运转,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生态保护持续加码。整改入河排污口4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98%,秸秆禁烧实现全域“零火点”;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南沈灶镇交出高分答卷: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市前列,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党建品牌引领善治。以“椒乡徽映”党建品牌为统领,各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树特色子品牌。“小红椒”志愿服务深入人心,成为文明实践金字招牌;“佐邻佑餐”拓展养老服务边界,“最沈心”窗口品牌让群众“省心办事”。天鹅村道德积分银行入选民政部试点,许才琴烈士事迹展馆传承红色基因,“五治融合”治理模式让小镇焕发蓬勃生机。

组稿:陈鹏飞 洪敏 史晓红 李然 杨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