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大跨步上台阶
东 言
在全面转型中精彩纷呈,在大战大考中更上层楼。过去的一年,富有丰厚底蕴的东台“三农”工作交出了一份靓丽出彩、厚重提气的出色答卷。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市委、市政府正率领全市人民以翻篇归零的心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精心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奋力走出一条具有东台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变了,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于东台而言,耕地面积、农业总量均居全省前列,大块头要有大作为,我们当胸怀国之大计,善于以大历史观审视全局,把“三农”工作放到现代化建设中统筹考量,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动摇,投入更多资源和力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以“赶考”的强烈意识,攻难关、补短板、强弱项,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大跨步、上台阶。
以“农业强”撬动产业提档升级。聚力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 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形态、打造产业特色。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既要增产量,更要提质量。要坚持“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积极探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真正腾挪出发展空间、垦造出高标准农田、整治出美丽环境。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重在做深融合发展文章。一方面,要加快“一镇一园一品” 差别化发展,形成连片的千亩级、万亩级产业基地,不断增强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着眼多业态增值、全链条收益,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微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扩大特色品牌效应要精准把握农产品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重转变的阶段性趋势,突出市场需求,完善利益联结,以“东台大粮仓”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既叫好又叫座”,打造东台特色农产品矩阵。让“农村美”成为东台鲜明“标签”。坚持“一盘棋”规划布局,既抓“有形”, 又抓“无形”,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紧紧抓住“政策窗口期”,打好农房改善三年行动“收官战”,以特色田园乡村为“标杆”,推进老村庄“微更新”,传承地域风貌特色、保持乡村自然肌理,让新型社区充盈“传统气息”、体现“差异之美”。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依托“水乡、田园、湿地”自然禀赋,统筹提升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串珠成链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环线农旅,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精彩转型。以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市为抓手,努力打造党建引领、活力迸发、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东台样板”。
以“农民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根本的是推动农民共同富裕。要不断拓宽渠道、挖掘潜力、培育动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让百姓生活越过越红火。让脱贫成果更为坚实。抓好巩固,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 要求,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有效办法,确保脱贫效果长期可持续。让农民增收更有成效。多想办法、多做工作,稳定就业,深化改革,不断开辟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把优惠政策措施延伸覆盖到广大农民,切实提高农村创业的便利化水平,引导更多农民追寻商机、创业致富,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平等参与市场交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集体经济更加强劲。深入实施强村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和培育好农投公司、村股份合作社“两个主体”。通过建立基地、农场、合作社等方式,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村股份合作社要通过新上产业项目、发展物业经济、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途径,实现农民增收与村集体积累“比翼齐飞”。
中流击水,奋楫者先。让我们以更高站位激情奋斗,以争先姿态加速奔跑,以担当精神抓好落实,只争朝夕、久久为功,激情实干、持续发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奋力开创东台“三农”工作新局面、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