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儿女心中永远的丰碑
东台儿女心中永远的丰碑
——新四军东进雕塑揭幕侧记
一座大马,一尊红色的丰碑;
一件雕塑,一代人的特殊记忆——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在国土大厦门前的二女广场,自发而来的东台市民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当新四军东进雕塑作者、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和市委书记杨雪峰共同揭开覆盖在雕塑上的红绸时,人群沸腾了,东台人的朋友圈沸腾了。
东台文化学者朱兆龙来到了现场。他激动地说,在我们伟大的党诞辰百年之秋,在我们亲爱的祖国72华诞之际,东进雕塑在二女广场矗立起来,有非常的意义。
东台人习惯地把东进雕塑称作“大马”。198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正在南京师范大学念大二的东台人吴为山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以新四军东进为题材为家乡创作一座雕塑。从那时起,“大马”便成了东台人心中的记忆。
市民陈琳抱着孙子来了,在东进雕塑下举起手机拍照留念,她说,大马在我们东台人心中是一座丰碑,它是我们东台名人吴为山的作品。今天大马回归了,特地带着孙子来看一下,让他有一种传承。
在吴为山的记忆中,那段接受任务的往事历历在目。
因为任务特殊、使命重大,他利用放暑假在东台县委党校院内借了块地方,穿着新四军军服骑上马拍了张照片当作模特。东台是当年新四军东进的重要根据地,从小就听着粟裕带领新四军打鬼子故事长大的吴为山,用自己的感觉去揣摩着新四军的气质、形象。26天高温酷暑,26天挥汗如雨,吴为山终于完成了一尊策马奔驰的新四军雕像。高大的战马腾空跃起,新四军战士手握盒子枪,策马当先,冲锋陷阵,势不可挡。
当时全国城市雕塑很少,县一级城市就更少了。这尊用玻璃钢制作的城市雕塑在当时的东台新建长途汽车站十字路中央立起来后,成为东台城的地标。
这匹马,是新四军的东进战马,是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浴血奋战、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东台人在改革开放之初一马当先的奋进精神,承载了东台市民的欢喜忧乐,更是这座城市的一段特殊记忆,铸就了东台城的文化品格。
吴为山后来很多次提到:“这匹马是我雕塑的起点,我后来选择雕塑,与这个大马有很大的关系。”
1996年春,因城建需要,大马迁至三仓革命烈士陵园。阔别二十几年,恋旧的东台人并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淡忘。
是的,在东台发展史上,从来没有一座雕塑如大马这样融入城市的记忆深处,成为一座城的精神坐标。
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我市决定再建大马雕塑,树立东台城市新形象。
已是全国政协常委、国际知名雕塑家的吴为山再次欣然接受邀请,带领他的团队在原型基础上再度创造,赋予了大马新的内涵。
新落成的东台铜马为枣红色,雕塑高5.2米、长5.15米、宽2.07米,青铜铸造,坐西向东,寓意新四军东进精神。
揭幕仪式上,面对新落成的大马,吴为山激动地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在重温党史,学习新四军铁军精神,把这组雕塑放大、铸铜并永久树立在这里。可以说今天奔马的雄姿是一种鼓舞,鼓舞着我们不断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发。”
如今的大马与36年前那个大马相比较,虽然材质不同、大小不同、地点不同,但是精神内涵是一致的。“我觉得首先是缅怀,第二是不忘初心,第三是引领我们不断地向前。”吴为山说。
新落成的大马周围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新东台经济社会发展朝气蓬勃,家乡的变化也引发了吴为山的自豪。他说,作为东台人民的儿子,他愿意并将继续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温暖的记忆。
大马这座熔铸在东台人记忆深处,给多少人带来美好回忆的情感地标如今回归了。在东台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形势下,这座新四军策马挥戈、豪迈东进的雕塑的全新落成,具有重要而特别的意义。(陈美林 顾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