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生态本色 提升幸福成色 我市建成区水环境实现碧水清流完美“蝶变”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人民公园汇仙湖波光粼粼,湖中种植的荷花、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摇曳生姿。“水清岸净,绿树成荫,每天早晚出来遛遛弯,幸福!”湖边散步的居民赞叹不已。
通过不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美颜”后的汇仙湖再现生态新貌。无独有偶,海新三中沟也成为我市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样板。城投集团负责人介绍,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原则,经过河道疏挖拓宽、河坡绿化、截污管线铺设、再生水引入、沿河绿化带建设等一系列务实措施,整条河沟整体水环境显著提升。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城市水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水体黑臭,不仅给群众带来极差的感官体验,也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社会公众对改善水环境、消除黑臭水体的呼声日益高涨。
群众诉求,施政所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纳入民生实事、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要考核内容。2018年还专门委托南京市政院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并由城投集团组织实施,总投资约20.96亿元。截至目前,省级交办的8条黑臭水体——邹舍河、金水湾南河、泰山寺七组生产河、夏家沟、老坝河、海新一、二、三中沟完成整治,剩余的先导区14条河道完成约92%工程量,清淤工程、控源截污基本完成,水生态工程完成90%。先导区以外区域的21条河道完成约67%工程量,清淤工程已完成73%,控源截污完成约70%,管网修复完成约75%,小区雨污分流基本完成。
历经三年,我市在黑臭水体治理中探索建立了倒逼机制,即通过消除黑臭水体倒逼岸上截污治污,从而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建设中,将污水管道接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管道接入城市雨水系统,原来的雨污合流管道成为单一的雨水管道或污水管道,有效防止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河道,便于污水集中处理排放,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和循环利用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花大力气做好水文章,是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满足群众迫切需求的务实之举,更是响应生态赋能、实现向海发展的应有之义。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真正让生态的靓丽本色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成色。(周宴 杭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