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乡村颜值刷新再提升 今年全市再添65条农村生态河道
从高空俯瞰,开发区红星河绿草如茵、垂柳依依,高新区新东河波光粼粼、倒影如画,梁垛镇先进河一步一景、生机勃勃……一条条河道变清、变美,绘就一幅色彩斑斓的初秋画卷。
我市共有41条县级河道、2753条乡村河道。截至目前,累计打造农村生态河道269条,1260.775公里。今年建成生态河道65条、222.51公里,占省下达任务的124%。
近年来,市水务局加强规划引领,统筹各镇区联动行动,扎实推进全市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按照“一河一策”治理思路,以“河长制”为抓手,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激活共护水生态环境合力。
构建高效运行体系,将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层层建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长效管护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全市共设河长677名,其中市级河长15名,镇级河长206名,村级河长456名,实现河长全覆盖。形成齐抓共治格局,多次组织修订河道管理暂行办法,去年底共完成553条河道管理范围线划定工作,市河长办先后印发河长制工作会议制度等13个制度、办法,确保河道长效管护稳态运行。
加大生态管护力度,从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河道、小流域(村)综合治理、加强生态防护建设等方面入手,持续加大农村生态示范河道建设力度,各镇区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及安全知识培训,确保保洁管护队伍业务精湛、安全措施到位。保障资金严格督查,市、镇两级均设立专项管护资金,市河长办对各镇(区、场)河道管护工作进行考核并通报,同时进行沿河群众满意度随机测评,提高公众参与河道管护建设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持续造浓舆论氛围,利用“水务讲堂”组织专题学习、开展水法律法规专题讲座,通过微信公众号、《东台日报》、东台电视台等宣传报道各镇区农村河道管护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亮点特色;利用水务微视频、画册等展现东台人水和谐画面。各镇区利用标语、广播讲座等引导群众主动关心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积极参与社会监督,促进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落地生根。
当前,全市已形成农村河道属地管护、城市河道“大城管”、“河长制”全覆盖的河湖管护新格局。沿河、清水廊道得到有效保护,城乡河塘水环境得到系统整治,河道生态景观功能初步恢复,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提高,动植物资源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新风貌。(周宴 贲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