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湿地候鸟喜迁“新居”-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要闻 > 正文

湿地候鸟喜迁“新居”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1119     日期:2024-02-02 09:07:08
​湿地上,雁鸭、白鹳、白鹭等大批水鸟自由滑翔、栖息觅食;天空中,反嘴鹬、豆雁组成的鸟浪鸟线时而掠过,如乐符诗行。龙年春节将至,大批越冬水鸟沿我市海岸带迁飞,新修复的川水湾海岸带湿地成为“业主们”满意的新家。“近期主要是鸭类,我们在这里看到了针尾鸭、琵嘴鸭、红头潜鸭、普通秋

湿地上,雁鸭、白鹳、白鹭等大批水鸟自由滑翔、栖息觅食;天空中,反嘴鹬、豆雁组成的鸟浪鸟线时而掠过,如乐符诗行。龙年春节将至,大批越冬水鸟沿我市海岸带迁飞,新修复的川水湾海岸带湿地成为“业主们”满意的新家。

“近期主要是鸭类,我们在这里看到了针尾鸭、琵嘴鸭、红头潜鸭、普通秋沙鸭,差不多有12个品种,此外还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今天上午仅东方白鹳就看到了80多只,创了最新纪录。据我个人观测,这里栖息的鸟超过两万只。”从事鸟类调查工作的生态摄影师李东明说道。

东台川水湾海岸带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保护范围内,占地1.9万亩,涉及岸线长度约6公里。2022年,中央财政资金补助项目总投资1.68亿元,综合采用“湿地水文水系修复+湿地微地形修复+湿地植被修复+鸟类栖息地修复+互花米草防治”等措施,修复鸟类栖息湿地生境,探索海岸带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这里一大片原来是鱼塘和土埂,现在都被推掉了。在修复淡水湿地、咸淡水湿地、咸水湿地基础上,我们精心营造了禾草沼泽、潮沟、咸水光滩等11种鸟类生境。”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介绍,川水湾是我国第一个在海岸带遗产地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它的成功修复将为破解全球性生态保护难题提供智慧与技术支撑。

据专业人士介绍,途经川水湾越冬的候鸟种类繁多、数量可观,完善的湿地生境不仅接纳了鸻鹬类、雁鸭类、鸥鹭类,还有少量鹞隼类等数万只候鸟在此栖息觅食,呈现出万鸟和谐共生、欢唱合鸣的美妙场景。(陆军 黄伟伟 李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