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⑧ 以群众获得感丈量发展成就感
本报评论员
万事民生为先。在变化与变局中,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民谋福祉,倾力惠民生。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强调指出,发展好不好,群众的认可度是一杆秤。要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之本上,踏踏实实回应教育质量、医疗卫生、一老一幼三项关切,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方向不偏、初心不改,以群众的获得感丈量发展的成就感。
为民惠民,让群众笑脸更加灿烂。只有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高质量的生活才更有盼头、更可持续。一方面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以产业拉动就业,聚焦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着力引进具有“创新+富民”特质的新兴产业项目,在岗位数量增长的基础上,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依托苏北首家人才发展集团,建成数字就业驾驶舱平台,精准对接供需两端,多渠道满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需求,让群众的收入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要牢牢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推进全民参保精准扩面,更加关注孤寡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围绕生活救助、 专项救助、急难救助,构建契合东台实际的社会帮扶体系, 精准高效落实各类托底政策,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
用心用情,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坚持“实事群众说了算” ,把选择权交给群众, 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系统建强名校长、名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梯队,在“引培留”上下足功夫,同步办好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的职业教育,全力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深化紧密型数字化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做优“名医有约”“大咖来东”品牌, 持续提升现代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端医疗服务。坚扣需求导向,加强资源整合与闲产利用,因需配置一批街道级、区域性、标准化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推进市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一批长者幸福食堂、村级养老睦邻点,形成“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升一批公办幼儿园和社区托育机构,加强育婴师、护理员等专业人员技能培训和队伍建设,形成更多优质服务供给,努力实现“老有颐养、幼有优育”。
共建共享,让幸福东台更加安康。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突出全过程安全稳定,加强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期处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东台。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城乡社区精网微格,高效运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抓好强化电动自行车、化工和危化品、高层建筑消防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完善社会面小场所安全管控,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全面推进信念工作法治化,常态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统筹抓好防汛抗旱、生态环保、社会治安等各领域安全,不断提高区域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