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时节走田野 绿色防控满眼亮
8月20日下午3时许,正是一日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国贸农庄玻璃温室里,室温达到38.4摄氏度。几位穿着遮阳服、戴着遮阳帽的同志在棚间的藤架下走走停停,不时驻足查看。
这几位是市植保植检站农技人员,棚里长的是豇豆。由夏入秋,从“大伏”到“秋伏”,正是蔬菜“伏缺”之时。持续高温,虫害高发,影响了蔬菜生长,他们是来查虫情、指导蔬菜生产的。
满园翠绿中,用于防控虫害的黄板、蓝板成对安放,格外亮眼。蓝板诱杀植株幼嫩组织处的蓟马,黄板对烟粉虱吸引力较大;垄间的性诱桶里,静静躺着甜菜夜蛾。高高竖着的太阳能光伏板下配备的精致仪器,是专用于监控蓟马的设备,技术人员打开手机,田间虫情数据实时可见。
国贸农庄同志介绍,温室里的豇豆是7月上旬种植的,再过几天就能上市了。从药剂处理抗性品种、银黑地膜阻止成虫入土,到生物防控综合诱杀、现场指导科学用药,市农技人员三天两头前来指导。现在,农庄里的同志都快成专家了!
市植保植检站站长仲凤翔解释,豇豆是省组织开展的“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治理重点蔬菜品种之一,在我市种植量较大。他们集成“轮作换茬+种子处理+双色地膜+综合诱杀+科学用药”技术模式,取得减少用药与提高防效的双重效果。
傍晚6时许,农技人员来到三仓镇兰址村六组一升禾家庭农场。但见架在西瓜大棚上的一垄垄藤蔓上挂满了长长的豇豆。豇豆根部铺设的银黑地膜依然新亮。乘着晚凉在田间除草的崔奶奶告诉记者,5月份西瓜当旺时,豇豆就移苗了。这块地大约长了五六亩豇豆,已经采摘40来天了。眼下,每天采收量在300斤上下,送到收购点每斤在4~4.5元。
记者了解到,从二月份最早一批育苗到十月份最后一批采收,豇豆从春到秋都有收获,既可成片栽种,亦可夹套复种,已成为我市农民种植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张一峰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