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强村美民富-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要闻 > 正文

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强村美民富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1467     日期:2024-12-10 09:02:53
​广袤田野上,无人驾驶收割机自动调整前进方向,不一会儿一块稻田就完成收割。给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是秋收时节发生在五烈镇惜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无人农场”里的情景。据悉,今年我市还将新申报12家盐城市级“无人化”农场。以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我市紧扣首批国家

​广袤田野上,无人驾驶收割机自动调整前进方向,不一会儿一块稻田就完成收割。给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是秋收时节发生在五烈镇惜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无人农场”里的情景。据悉,今年我市还将新申报12家盐城市级“无人化”农场。

以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我市紧扣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目标,以项目化思维推动产业升级、多维度发力建设和美乡村、全要素集聚促进强村富民,更加精准地补短板、锻长板、扬优势,三农稳的支撑作用明显、产业兴的势头继续保持、乡村美的底色更加靓丽。

以党建引领育人才。重抓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培育,市镇联动建立“头雁种子库”294人、动态储备“雏雁人才库”1042人。用好农业“20条”系列奖补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认定家庭农场42家,新申报省级龙头企业4家。注重新农人培育,新获评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大师示范工作室各1家、2024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5人,惜禾农业吴舒涵成为全省“新农人”典型,金满穗、果蔬椒乡入选全国首批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

以工业思维抓农业。聚焦粮油果蔬、肉制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链,发力项目招引,新签约千万元项目31个。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加快农业“机器换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新打造五烈甘港无人农场1家、富安梨园及安丰国贸农庄物联网基地2家,“东农云”大数据平台7大应用场景初具雏形。

让更多粮田变良田。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产保供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行“小田变大田”,运用移动端大数据实行全程质量监管,精心打造稻麦高产高效示范片14个,粮食总产稳定在百万吨以上。今年6.4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工程量70%,剩余项目11月份已全部开工建设。

科学推进生态利用。我市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稻麦秸秆离田44万亩、离田综合利用率达到32%,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通过健全秸秆、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试点打造全程可追溯的畜禽粪污收运处监管体系,规范粪肥经纪人及有机肥企业管理,安装视频监控3873户、吸粪车定位设备230套,基本形成主体信息“一张图”、粪污利用“一本账”、养殖监管“一张网”。专班推进沿海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完成退养3076亩。

(资料图)

同时,系统推进村庄清洁、户厕改造、水环境治理,完成户厕改造17850座,新增美丽庭院5.4万户,267.9公里生态河道通过盐城验收。清单制推进G344沿线4镇区15村示范片建设。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49.4公里。大力推进农房改善,整治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46户、农房改善2010户。巩固“快递进村、产品出村”成果,建成“1+14+297”农村电商寄递服务体系。着力增强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扩大乡村中小学优质资源供给。

深入推进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和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利用专项行动,突出项目带动,重抓资产盘活,深挖资源潜力。新街镇东海村以大棚蔬菜和贝母套种大豆、玉米为特色产业,截至11月份村集体收入51万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比去年增加了15万元。截至10月底,全市304个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1.61亿元,同比增加1385万元。戴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