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更新 绘就幸福画卷
凛冽冬日,漫步在台城何垛河宋韵街区东亭里,古今交融的街巷,熠熠生辉的魁星楼,美轮美奂的古戏台,移步异景,寒冷的天气丝毫挡不住人们倚栏赏景、休闲游憩的热情——从老旧棚户区嬗变成人们看得到、走得进、有得玩、坐得下、还想来的城市会客厅,得益于持续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
我市坚持把安居工程作为施政惠民的重中之重,推进城市更新与功能提升三年行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据统计,2018年以来,我市已改造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231个,改造面积281.3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0821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投入使用45部。
何垛河畔的吕嘉园,当初的老旧小已经完全变了样,看到的是鳞次栉比的楼宇,平整宽敞的道路,精致秀美的景观,明亮舒适的居室。今年,我市站南润府、城发瑞府、金开园等6个安置小区先后如期交付,安置房源近4000套,2000多户回迁群众喜圆安居梦。
道路是城市“脉络”,我市持续优化路网,构建完善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先后实施了东亭路、海陵路、范公路等城市主次干道提升改造,建设振兴路跨通榆河大桥、经十路跨川东港大桥、红兰路西延等工程,打通何垛路、白榆路等断头路,拓宽新民路、长青路、红兰中路等瓶颈路。
背街后巷是群众进出家门的必经通道,把背街后巷改造作为城市修补的重要内容,每年推出18条背街后巷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对巷道破损、排水设施等进行更新改造。今年,我市先后实施了金山南巷、新民路西侧巷道、银海巷等改造,提升道路面积2万多平方米,铺设雨污水管网2.8千米,整治综合管线4.5千米。
树立城市整体观,拓展老城区功能空间,着力构建“5分钟便民服务圈”和“15分钟城市生活圈”。逐步补齐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等12项街道功能,警务室、文化、体育等10项社区功能,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治理高效的高品质示范街道。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道路建设,持续不断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做到城市发展到哪里,污水管网就延伸到哪里。在何垛河、串场河等城市主要河道两侧棚改区域,建成七里漾主题休闲片区、串场河生态河景廊道,重塑城市崭新风貌。
自2022年起,建设“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已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群众营造更多可休憩、可健身、可交往的高品质绿色空间。至今,我市已建成口袋公园100座、总面积20余公顷。(唐秀龙 王寒梅 陈社翔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