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田园美 绿在骨子里”系列报道④ 政府市场手牵手 向绿而行废为宝
深冬来临,进入农闲时节。在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科华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却是一番别样的农忙景象。宽敞高大的厂房里,从田地里收集上来的废旧农膜经过清洗、粉碎、热熔、塑形,变成再生塑料颗粒。而在另一侧的成品生产线上,塑料粒子源源不断地倾注到两条片材线上,经过熔融、挤压、分切,崭新的育苗穴盘一张接着一张送出、装箱。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农业固废处置社会化服务、市场化回收,科华农业正是伴随着这一进程应运而生的一家农业科技型企业,年加工废旧农膜能力达5万吨,目前在全省规模最大。据测算,目前我市每年产生的废弃农膜大约在2万吨出头。
从全省首创废弃农膜“直收直销”“厂站合一”模式,到建立起全市一体化的农业固废处置利用体系,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同向发力,化废为宝,让农业更绿,让农田更美。
重抓龙头培育,与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签订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社会化服务合同,引导科华农业等农业固废处置利用企业采用最先进的设备和环保装置,提档升级发展,实现废旧农膜处理、成品生产一体化。重抓体系完善,由财政出资、农业部门牵头、市场主体联动,构建快捷、通畅、高效的回收处置体系,全市18个镇区建成集中回收点,配备346个村级高规格的回收箱,实现市镇村三级回收网点全覆盖。
今年,我市镇区农业固废物网点建设进入提高期,先期打造的三仓、头灶2家镇级示范回收站已经建成。同时在东部设施农业集中镇建立了10个废旧农膜回收站和55个村级废弃地膜临时存储点。在三仓镇机场村新建的废旧综合回收示范站,记者看到,打包区、分拣区、待转运区、仓储区、办公区,五大功能区分布有序,30吨地磅、500 公斤抓车、20吨立式小型打包机等各类设施配备齐全。
据了解,目前我市农用固废物主要有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肥料包装袋三类。类型不同,处置方式也不相同,但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目标是一致的。废旧农膜主要集中在堤东高效设施农业区域,形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设施农业基地、全省规模最大的专业回收团队,专业从事农膜回收人员超过2000人,目前废弃农膜正从流向市外转变为本地企业就地加工利用。农药包装物、肥料包装袋主要由生资公司牵头收购处置,特别是农药包装物,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封闭式收购、运输、处置。短短三年,实现了从无人问津到应收尽收的转变,农药包装物回收量达400吨,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在市生资公司,董事长姜昌华介绍,推进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他们有“两大法宝”:一是宣传,向全市农民朋友发出一封信,广泛宣传发动群众主动捡拾田边、沟渠、村居等地丢弃的农药包装,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建立回收处置告知和承诺制度。二是服务,建立农药零差价配送与农膜回收利用一体化服务机制,16000本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记录单发放至各农药经营网点,1000本纸质回收台账督促指导网点履行回收义务,公布不履行回收处置义务的举报电话,广泛宣传,家喻户晓。
谈话间,一辆密闭的卡车缓缓驶入回收中心处置仓库,“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打开车载集装箱门,进行机械作业、清洗压缩。驾驶员告诉记者,一清早他就下乡了,在堤西片区几个家庭农场转了一大圈。他拿出厚厚一叠纸张,上面记录着当日回收各农场农药废弃物的时间、数量、来源。
前不久,生资公司又拿下全市废弃农膜社会化服务合同,与科华农业一起,牵手专业回收人员,构建回收利用一体化、生产经营链条化新模式。(赵小石 张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