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铺就城市畅通之路
编者按:
烈日灼空,蒸腾的热浪模糊了柏油路面。滚烫的设备,蒸出工服上盐霜的花纹。
他们是街头巷尾的环卫工人,是塔吊之巅的建筑者,是巡行于灼烫线路间的电力守护者。
城市温度由你们守护,社会运转因你们持续。
本报今天开始推出高温下的劳动者专栏,谨此向每一滴汗水致以崇高的敬意。
出门5分钟,出汗2小时——这是这两天不少市民的亲身体验。
当人们纷纷寻找清凉之所时,泰东河路新建工程施工现场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上午9点半,炽烈的阳光直射大地,路面温度已飙升至52.7℃。刚摊铺的沥青路面更是热浪灼人,测温仪直接“爆表”。沥青味裹挟着滚烫气流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在这种高温下,施工人员手持铁锹在轰鸣的压路机旁熟练地平整路面。尽管高温让他们疲惫不堪,但手中的工作却一刻也没有停歇。
朱文军是其中一员,古铜色的脸庞布满汗水,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断滚落,滴在滚烫的沥青路面上,瞬间蒸发。转眼间,他后背的衣衫就结出了一片片白色盐渍,工装早已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尽管有微风拂过,但也无法缓解高温带来的炙烤。
“早上5点就开工了,预计要干到晚上七八点。”朱文军一边说着,一边抹了把脸上的汗。
他的双手布满厚厚的老茧,每一次挥动铁锹,每一次俯身作业,都伴随着汗水的挥洒。
对于施工队来说,这样的高温天气是沥青摊铺的最佳时机。为保证沥青摊铺质量,他们必须抢抓高温时段作业。只有在高温环境下,沥青才能充分压实。
面对高温,施工方也启动了多项防暑措施。藿香正气水、矿泉水等防暑物资随时供应,作业时间调整为抓两头、歇中间,尽可能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韦一 王茜 陈社翔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