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新街贝母撬动特色产业链条-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要闻 > 正文

新街贝母撬动特色产业链条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515     日期:2025-07-09 10:10:52
盛夏的阳光洒在新街镇东海村的田垄上,王美山和老伴戴着草帽坐在小凳子上,手中的钉耙轻巧地翻动着泥土。随着泥土的松动,一颗颗形似蒜瓣的宝贝争先恐后地蹦了出来——那是他们精心侍弄的贝母。王美山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熟练地将刚挖出的贝母按个头大小分拣进白色塑料桶。虽然今年天气干旱,


盛夏的阳光洒在新街镇东海村的田垄上,王美山和老伴戴着草帽坐在小凳子上,手中的钉耙轻巧地翻动着泥土。

随着泥土的松动,一颗颗形似蒜瓣的宝贝争先恐后地蹦了出来——那是他们精心侍弄的贝母。王美山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熟练地将刚挖出的贝母按个头大小分拣进白色塑料桶。虽然今年天气干旱,贝母个头比去年小了不少,但夫妻俩忙活一天,收入轻松超过2000元。

王美山的这一亩“杂草丛生”的地块看似像荒地,实则暗藏玄机。贝母好养活,管护省心,农闲有空就挖点,没空放地里也不坏,第二年照样长,它会一生二。除了“不操心”的贝母,老两口还种着20亩西瓜。

在东海村,像王美山这样因贝母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数。

三组李井生的地里,玉米秆已开始抽穗,绿油油的叶片下同样埋藏着贝母。十几亩贝母每年能带来亩均过万元的收入,套种的玉米还能额外收获上千斤。很多村民也采取这种套种模式。

东海村的土地,似乎天生就与贝母有缘,全村贝母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这里是特殊沙性土壤,还有“夜潮”特性,最适合贝母生长。二十多年前,浙贝母在此落地生根。历经市场起伏,东海村的贝母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千亩以上,形成了独特的新街贝母品牌,更在2022年成功获评省特色优质功能农产品。

在此基础上,东海村建立初加工链条,在贝母种植示范区利用设施农用地建起了占地1400平方米的现代化贝母烘干厂,招引社会资本承租运营,提升贝母产品附加值。厂房年租金和配套土地流转收益,为村集体带来每年13万元的稳定经营性收入。

与此同时,村里还积极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打造百亩贝母良种培育基地,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贝母特色产业链条在东海村日益清晰。

记者手记

东海村的贝母产业是“土特产”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

立足资源禀赋,尊重农民智慧,引入市场力量,方能将地里的宝贝转化为真金白银和村集体发展的源头活水。 叶海慧 李然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