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纸重生 便民惠民 小纸管拉动绿色循环经济
每1.1吨废纸,即可生产1吨纸管原纸。对三仓镇天成纸业而言,这些废纸正是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其核心产品——为纺织企业配套的纸管原纸,多年来等级不断提升。“化纤纸管需高速旋转,对强度要求更高,我们持续提升原纸品质以满足需求。”董事长顾光成解释道。
天成纸业构建了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生产的纸管售出,使用后的废纸又被回收作为原料。国家对此有政策鼓励,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增值税退50%、所得税减计扣除,有力助推了企业发展。环保方面,天成不仅实现造纸污水零排放,通过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其自供蒸汽锅炉的各项排放指标也远低于国标,将绿色发展融入生产细节。
天成纸业的原料来源主要聚集在苏南、上海等地,各地打包站打包好废纸,由经销商收购后再卖给企业,产品销售也以苏南为主,客户相对固定。近几年苏南纺织业北迁,配套企业随之转移,为天成与上下游企业“聚链”发展带来机遇。如今,三仓、头灶、富安等镇均有天成合作伙伴,周边配套企业的废纸用一辆农用车即可送达,极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老百姓都来送,几公斤我们也收。”顾光成表示,周边散户出售废纸的价格已从过去的0.3元/斤提高到0.8元/斤。尽管散户提供的分量相对企业用量微乎其微,但天成坚持照收不误,视之为“造福百姓”之举。
去年天成年产纸管原纸5万吨,今年目标6万吨,开票收入力争超过去年的1.3亿元。虽受经济环境影响,顾光成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分享了一个积极变化:过去需补贴发电厂70元/吨处理回收废纸中的固废杂质,如今发电厂却以40元/吨的价格向天成购买。“这反映了国家火力发电技术的进步,坚定了我们走绿色道路的决心。”后续,企业将持续加大技改力度,强化数字化应用,同步提升产品品质和节能降耗水平,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班雪凡 刘进涛 夏雪 王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