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配套协作加速融入核心圈
新能源汽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入市民生活。而这股消费热潮的背后,一批本土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上突围。它们深耕产业链细分领域,以技术突破打破行业瓶颈,牢牢卡位新能源浪潮中高增长的细分赛道,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突围之路。
在经济开发区欣宏泰机电生产车间,一束束细如发丝的铜丝从32头拉丝机中高速产出——这些直径仅0.05毫米的铜丝,偏差能精准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这一精度已追上欧洲同类设备,但价格仅为欧洲设备的一半。”公司董事长谭礼春手持游标卡尺抽检产品时,语气中满是自豪。作为扎根东台16年的行业标杆企业,欣宏泰如今占据国内高端多头拉丝机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其产出的铜丝不仅是手机充电线的“血管”,更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绕组的核心原料。从2009年带着技术经验来到东台,到带领占员工总数25%的研发团队攻克17项发明专利和32项实用新型专利,企业实现了从24头拉丝技术突破到32头拉丝量产的跨越。今年企业可实现销售1.4亿元,且每年将销售额的5%以上投入研发,目标直指设备效率95%的欧洲水准,同时布局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储备,以持续创新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同样位于经济开发区的江苏沃特特种材料,近期凭借一项关键技术研发,成为盐城唯一入围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项目拟立项名单的企业。该企业聚焦的高性能膜级液晶聚合物制备与薄膜成型技术,正是特种工程塑料领域长期存在的“卡脖子”难题。这一技术项目突破后,不仅能推动我国高端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制造水平实现绿色转型,更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补上关键一环,由此推动本土产业链从“配套协作”向“核心参与”加速迈进。
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提升续航里程的关键路径之一。在东台镇的鑫友盛成型车间里,JSW半固态射出机正将镁铝颗粒转化为汽车中控屏毛坯——全封闭生产工艺不仅解决了镁铝加工需惰性气体保护的行业痛点,还使生产能耗降低40%、产品良品率提升至99.3%。“作为轻量化革命的关键材料,镁铝合金可使新能源车减重30%,而每减重1公斤,续航里程可增加5-8公里。”企业市场总监李广林算了一笔“减重增航账”。自2022年切入新能源赛道以来,鑫友盛在两年内构建起镁铝合金全制程智造体系,去年车载业务营收达1.2亿元,首次超过3C业务;今年一季度,企业更是斩获比亚迪、现代等8家车企订单,年内还将引入超大型射出设备,实现车载背光组件全领域覆盖。
高压连接器,堪称新能源汽车的“神经枢纽”。在正耀精密的全自动化组装车间,机械臂精准完成高压连接器组装,自主研发的检测设备实现100%全项检验——单台设备仅需1人操作,生产效率提升150%、产品良品率接近100%。这里生产的连接器,80%出口海外,不仅成为比亚迪等头部车企的一级供应商,还成功打入北美、东南亚市场。“今年1至7月份,销售额已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30%,全年销售额保底2.5亿元。”公司事业部总监吴俊峰底气十足。东台正耀自2019年投产后,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技改研发,今年更是新增设备投资500多万元,实现高压、低压连接器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深度配套。目前,企业持有67项专利,最新研发的800G高速传输连接器已获华为、阿里巴巴青睐,未来将持续深耕新能源领域,力争业绩增长超50%。(唐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