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培育精准发力助企迈“星”途
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截至8月,我市星级企业总数、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数量双双位列盐城首位。其中,新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29家,总量达218家;新增规上企业35家,13家盐城百强企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7.8%。一批科技型企业正沿“一年规上、两年评星、三年高企、四年专精特新”的培育路径稳步成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企业拔节生长,靠的是精准服务的“沃土”和系统培育的“生态”。在安丰镇菲尔森智能装备生产车间,一批批洁净室起重机及智能起重设备整装待发,即将销往国内多地及海外市场。自2020年落户以来,菲尔森依托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技术革新并引进专业人才,今年成功获评首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技术负责人王鹏介绍,截至目前,公司技术研发人员占总人数三分之一,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Ⅱ类专利17项,生产订单排至三季度。
同样新晋省专精特新的江苏硕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自落户以来便锚定“规上-评星-高企-专精特新”阶梯目标,一步步稳扎稳打。2019年,企业开票销售2565万元,首年即跨入规上企业行列;2021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至2024年持续推进智改数转,获四星上云、双体系认证,复评高企,夯实专精特新基础;2025年成功跻身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公司已累计申请国家专利39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高速包带机、押出机等核心产品在高端线缆机械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这样的企业成长案例,离不开我市精心构建的培育体系和保姆式贴心服务。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企业培育库、开展“一线工作法”、强化产学研合作、引导智能化改造等举措,为企业提供从政策到技术、从人才到金融的全方位支持。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更是我市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市科技局主动前置服务,为新入驻企业提前组队介入,量身定制创新规划,全程帮助提升研发机构建设、专利挖掘与保护能力。一批如晶澳、智泰等企业由此实现“快申报、早认定”。
注重“高升规、规升高”,每年摸排规上企业,提升规上高企占比。同时,对标上海等先进地区,积极拓展培育视野,将科技服务业纳入高企培育范畴,培育出小梦科技、景泰风电等7家服务业高企。其中在小梦科技培育过程中,市科技局不仅帮企业理顺创新思路、协调入驻孵化器、房租减免,还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创业大赛,让企业脱颖而出吸引社会资本的关注,获得省产业研究院关注。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高企研发投入强度达4.74%,显著高于全市规上工业3.63%的平均水平。对于传统企业,我市深挖潜能,依据企业类别“一企一表,一企一档、一企一策”分类施策,推动头灶润云纺织、溱东不锈钢等产业升级创新。
在成果转化与标杆树立方面,我市引导企业申报省级项目,以项目实施促成果转化。和信石油机械、富乐德石英、新闵锻造等企业获批省级成果转化项目,成为优质高企标杆。同时,持续做好高企继续培育,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中国独角兽企业1家、省瞪羚企业5家、盐城瞪羚企业16家,今年新申报瞪羚企业35家,培育后劲十足。
目前全市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超90%,普通企业达50%,“孵化-培育-成长”的支持体系日益完善,为高企培育筑牢坚实根基,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迈向新高度。(姚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