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从大学生到“新农人” 返乡创业在田野上描绘人生最美画卷-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要闻 > 正文

从大学生到“新农人” 返乡创业在田野上描绘人生最美画卷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520     日期:2025-11-04 08:39:08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只要用心用情,一定能描绘出人生最美的画卷。从大学生到“新农人”,国兴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俊的创业历程如斯。2008年,刘俊进入高校环境能源专业,成为家族中“跳出农门”的优秀后生。大学毕业后,刘俊回到家乡,像众多毕业生一样,加入了双向选择的求职行列。他一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只要用心用情,一定能描绘出人生最美的画卷。

从大学生到“新农人”,国兴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俊的创业历程如斯。

2008年,刘俊进入高校环境能源专业,成为家族中“跳出农门”的优秀后生。大学毕业后,刘俊回到家乡,像众多毕业生一样,加入了双向选择的求职行列。他一边寻找合适岗位,一边帮父亲经营豆制品生意。在帮助父亲打理豆制品生意一年多后,他在2011年做出了一个令亲友颇感意外的决定:放弃在外求职,留在家乡创业。

“我了解传统农业,又具备接收新技术的能力。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国家正大力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这正是我施展才华、成为新型农民的好时机。”父亲最终被说服,拿出全部积蓄支持儿子的选择。同年,国兴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创业之初,刘俊从父亲的豆制品加工厂入手。豆制品下脚料豆渣和黄浆水是优质的猪饲料,一个万头养猪场由此应运而生,既有效利用了下脚料,降低了养殖成本,又避免了废弃物的处理难题。然而,随之而来的猪粪处理成了新挑战。

秉持着绿色环保的创业理念,刘俊苦寻解决方案。最终,他从父亲豆制品加工所需的蒸汽锅炉产生灵感。利用猪粪发酵产生沼气,既能为锅炉提供清洁能源,又能减少污染。产生的沼渣还是上好的农家肥。一条清晰的循环农业思路在他脑海中成型。

2013年,他流转300亩农田试种粮食,两年后扩大至1500亩。至此,豆渣养猪、猪粪产沼气、沼气供能、沼渣肥田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初步构建完成,为刘俊带来了可观经济回报。

刘俊一方面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传统技艺,另一方面积极向市镇农业技术人员学习现代农艺。在产业链稳定后,他持续投入,大力推动机械化和智能化升级,先后筹措资金1700万元,引进豆制品自动化生产线、粮食烘干设备、拖拉机、插秧机等各类农机具,合作社粮食年产能力达到水稻900吨、小麦750吨,其优质米面畅销浙江、福建等地。父亲也放心地将豆制品加工项目全权交由他管理。

创业成功的刘俊,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公益事业。合作社为130多名固定工和季节性临时工提供了岗位,人均年收入达5万多元。他吸纳特殊群体就业,安排抗日烈属的孙子到送货岗位,让妻子常年生病、生活困难的村民到豆制品厂泡黄豆,切实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四年前,他提出设立“激溱教育基金”的建议被采纳,至今已惠及数十位师生。多年来,刘俊用于公益的支出近20万元。他向村民开放农业机械设备,粮食烘干仅收取成本价,对特殊困难户则完全免费,并将养猪场承包给创业无门的村民,为其提供发展机会。(姚子燕 朱宝美 沈根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