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挟历史之蕴藉,源远流长!

“微更新”绘就民生画卷 幸福触手可及-东台报业网

当前位置:东台报业网 > 要闻 > 正文

“微更新”绘就民生画卷 幸福触手可及

来源:东台日报     点击数:423     日期:2025-11-19 08:48:15
​本报记者 俞妍 丁圣 文/摄当晨雾轻抚河畔绿枝,晚霞漫过书香小径,城市烟火气正循着崭新的“微空间”悄然蔓延。这些“微更新”民生工程,不仅为城市铺就了厚重的生态底色,更生动诠释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理念,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小确幸”。实验初中东大门南侧游园坐落于实验

本报记者 俞妍 丁圣 文/摄

当晨雾轻抚河畔绿枝,晚霞漫过书香小径,城市烟火气正循着崭新的“微空间”悄然蔓延。这些“微更新”民生工程,不仅为城市铺就了厚重的生态底色,更生动诠释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理念,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小确幸”。

实验初中东大门南侧游园

坐落于实验初中北海校区东大门南侧,项目以“雅韵书香”为核心主题,巧妙采用书本造型设计场地格局,搭配富有文化气息的景观小品,打造出一座满溢人文韵味的公园绿地。配置大面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区,有效缓解高峰期拥堵;同时兼顾周边社区居民需求,增设运动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并强化景观照明系统保障夜间活动安全,构建起校园周边全龄友好、分时共享的活力空间。

溪北路北侧游园

位于德润广场东侧、朝阳河东岸与一中沟北侧溪北路的交叉地带,是我市“最大化利用空间服务民生”的典范案例。场地以弧形线条为基调,依据周边交通流线设置出入口,划分出多个休闲游玩空间;因北侧紧邻居民楼,植物选择以开花小乔木搭配地被为主,既保证居民室内光照,又兼顾景观效果与视线通透;园内通过园路串联各功能区,中间以绿地分割增添使用乐趣,同时保留原有公厕并进行环境美化,让“乐享园林、以民为本”的建设理念落到实处。

内串场河南段西侧游园

位于惠阳路和白榆路之间,内串场河西侧,以“水城共荣”为设计主题。项目深度融合串场河文化与周边校园文化,在滨河绿地中巧妙植入多元功能空间,打造出集运动健身、生态观光、休闲游憩、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城市滨河公园。这里既保留了滨水生态的自然野趣,又通过人性化的设施布局,成为师生、居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滨河风光带的功能体系。

海新游园

位于市区海陵首府小区西北角,是市政府对原海陵北路西侧敬老院征收地块改造时,专门留置的城市居民共享绿地空间,总面积约 3000 平方米。通过设计人员的精心规划,将有限的留置地块“小中见大”,打造出精致多元的园林空间,既为居民提供了健身锻炼的场所,也为孩子们开辟了玩乐天地,成为城市小型游园设计的典范。不仅提升了东台城市 “颜值”,更丰富了城市 “内涵”,彰显了城市高端 “气质”,为市民呈现出一座运动型、全龄段、定制化的共享公园绿地。

何垛河两岸风光带

何垛河两岸综合改造项目采用城市更新的方式,改造提升原有道路系统,改变原来交通组织杂乱、道路层次不明显、骑行步行混合、全线缺乏宜人的活动空间等问题。围绕人的使用、交往,设置绿化景观,增强沿河步道的观感体验,打造环城生态廊道,将消极封闭的滨水空间贯通开放,擦亮主城区生态轴带,打造成市民看得到、走得进、有得玩、坐得下、还想来的城市会客厅。

近年来,我市始终以市民需求为导向,推进城市微更新工作,通过“针灸式”精准改造,让更多“小而美”的微空间落地生根。截至目前,这些遍布城市角落的绿色空间,正持续为市民生活注入新活力,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