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法院 站前列 争排头 求极致
初心铸就伟业,使命引领征程。
“十四五”时期,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站前列、争排头、求极致”工作思路,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品牌培树、作风建设”四大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五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65497件,审执结58707件。市法院审理的“3·07”长江特大非法采砂案成功入选最高法第46批指导性案例,系全省唯一有2篇案例入选最高法指导性案例的基层法院。
在这条砥砺奋进路上,市法院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复评,荣获“全国节约型机关”“全国法院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扎根基层34载的“全国模范法官”徐刘根、“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丁辉、“全国法院环资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张俊宏等一批先进典型,展现了新时代法院干警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风貌。
政治建设铸忠诚
忠诚,是市法院开拓奋进的底色。
市法院深知,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强的政治引领。五年来,市法院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
同时,坚持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进力量,严格“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常态长效,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依托东台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教学,用本地鲜活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干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坚持“抓党建带队伍促审判”,建成党建展示厅,被最高法刑二庭、省高院环资庭、行装科等确定为“基层党建联系点”。“党徽法徽·相映生辉”党建工作品牌获江苏卫视《领航新时代》栏目专题推介,微党课《一辈子办成一件事》在全省党员教育作品创作大赛中获二等奖。
服务发展显担当
“法官,我想咨询一下合同签订方面的一些问题……”企业家们纷纷打开话匣子,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需求。这是市法院开展“企业大走访”经常遇见的场景。
发展有需要,法院有作为。五年来,市法院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研究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年度工作方案》多个文件,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联合市工商联等部门,用更简程序、更低成本实现“商·会解”,获评全省民营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实践典型。组建9个由“院领导+中层干部+党员干警”构成的司法服务保障组,常态化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委《群众》杂志和《江苏营商环境动态》推介。
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创新,创新破产审判工作机制,出台《破产资产管理办法》,编印《破产审判工作年报》。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和解程序挽救困境企业功能,助力困境企业“涅槃重生”。安丰立讯破产重整案入选“全省法院优秀案例”,利达不锈钢破产重整案获评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设立破产审判专项基金,为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注入“源头活水”,着力化解“无产可破”案件。常态化组织开展“亲商护企”专项集中执行行动,依法及时为胜诉企业兑现债权。
守护绿水青山,司法担当始终在线。市法院扎实推进环境资源“9+1”审判机制改革,充分发挥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集中管辖职能,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环资审判“东台模式”作为全省基层法院唯一,入选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创新案例。10余则案事例获评全国、全省法院典型。依托川水湾湿地碳汇能力司法修复基地等8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实践基地,深化运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责任承担方式,让“破坏者”成为“修复者”。与上海崇明等4家法院联合签署《长江口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同崇明共识》,联合签署长三角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框架协议,该举措入选“最高法服务和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黄海湿地环境资源法庭获评“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维护稳定有力度
为了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市法院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一个个举措、一项项行动,让法院维护社会稳定的“服务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细。
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审理各类刑事案件,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群众安宁。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动形成惩治黑恶势力犯罪的强大声势。牢牢守住“米袋子”“菜篮子”“药瓶子”安全红线,妥善审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依法严惩严重暴力、多发性侵财犯罪,依法审理盗抢骗、黄赌毒等案件。加强纪法衔接,依法审理各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切实彰显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坚定决心。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风险隐患问题,及时发送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其中,5篇获评全省法院优秀。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金融庭获评全省法院金融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全方位落实普法责任制,积极运用“两微一网”等新媒体,制作、发布微动漫、抖音短视频,传播“小案件”中的“大道理”。常态化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积极邀请各界群众、中小学生走进法院感受法治阳光、法律威严。2则短视频获评最高法“金法槌奖”,微电影《那片希望那片林》获评“全省法院优秀新媒体作品”。市法院被表彰为“盐城市‘七五’普法先进单位”。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定出台《做实“四源”共治·狠抓提质增效的行动方案》,深化“法官村长”“一庭三所+”等工作机制,建成并运行“融合微法庭”24个,积极投身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选派11名干警和调解员团队式入驻,推动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委政法委推介,并入选全省法院典型。全力推动各人民法庭争创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三仓法庭“三色引领·法治满仓”工作品牌被表彰为全省法院优秀人民法庭品牌,民一庭、开发区法庭分别被表彰为全省法院“指导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人民法庭”。
司法为民践初心
“感谢法院和社区的帮助,孩子日后的生活、上学等问题能解决了!”今年5月,监护人李某某向市法院承办法官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一声声感谢的背后,是市法院五年来始终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的缩影。五年来,市法院牢固树立“如我在诉”意识,精准回应群众“急难愁盼”,让司法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持续加强“优+”诉讼服务建设,加大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的力度,诉讼服务考核得分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同信访、人社、公安、司法等部门,诉前调处群体纠纷,成功入选最高法多元解纷案例库,系全国首批、盐城唯一。切实做优立案后先行调解,与商会调解、人民调解、仲裁等多元解纷力量协同,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审前。持续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应用,切实方便当事人诉讼。
全面准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依法妥善审理教育、就业、医疗、购房等涉民生纠纷,有力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持续织密未成年人“六位一体”保护网,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则案例入选全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特别优秀案例。用心用情断好老百姓家务事,依法妥善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以司法温情唤回家庭亲情。
深入推进执行攻坚,在市委政法委牵头下,与27家单位开展信用联合惩戒,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创新“谁调谁判谁督促”执前督促机制,执行到位率、执行完毕率等3项执行核心指标全部进入全省基层法院前30位。常态化开展涉民生案件等专项执行行动,法官灵活变卖生羊200余头,被《人民法院报》深度报道。1则案例入选全省法院“小标的 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典型案例。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开展集中执行网络直播,造浓生效裁判必须履行的浓厚氛围。抓实终本库案件动态管理,“终本清仓”经验做法被最高法推介。
队伍建设强根基
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阅核制,确保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聚焦发回改判、重大信访、检察监督等重点案件,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对不合格案件承办法官严肃问责。强化审判管理工作,坚持每季度开展1次优秀庭审、优秀文书、优秀案件评选。审判监督管理经验做法获《法治日报》、最高法《审判管理动态》推介。
加快“学习型法院、专家型法官”建设,组织开展向徐刘根学习活动,定期举办“青年法官研究会”,为年轻干警成长“搭台子”。“理响东台·法漾年华”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被确定为全省法院示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00余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刊载,16则案例作为示范参考入选最高法院人民法院案例库,为全省基层法院最优,连续两年名列全省法院“表现突出的调研工作基层联系点”第1位,获评“全省法院调研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全省法院新闻舆论工作先进集体”。
坚持严管是最大的厚爱理念,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做到“有问必录、逢问必记”。常态化开展院领导带班巡查和审务督察,及时指出问题不足,做到防微杜渐、抓早抓小。坚决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工作情况。完善代表、委员联络机制,邀请参加座谈交流、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活动。
法治之路,任重道远。展望“十五五”,市法院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践行司法为民,强化司法职能,全力推动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奋力实现各项工作“站前列、争排头、求极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台新篇章贡献更多司法智慧和力量。本版组稿: 张计玉 许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