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百姓富 “四有新街”启新程
新街这座产农融合、宜居宜业的小镇,以“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姿态,稳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迎来又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
向海图强 产业能级跃升
新街镇坚定走“蓝绿交辉”发展路径,坚持向海谋“新”,持续壮大以海工装备和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两大传统优势产业。
走进海工装备产业园,“小而精”成为园区企业的鲜明标签。这里既有东方船舶、浪鲨船舶等一批行业先锋,也有福盛泰、新国宸、新正创等技术标杆企业,共同构筑起新街制造的坚实脊梁。
东方船舶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工艺创新,在特种船舶制造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产品性能广受认可,成为区域海工装备领域的中坚力量。浪鲨船舶则专注于高性能救生衣的研发与制造,以专业化、定制化能力赢得外贸客户口碑,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福盛泰每年将利润的20%投入研发,致力于开发高智能、高效率的物流设备,满足客户多样化场景需求。新国宸以技术突破构筑企业“护城河”,专注于解决国内外净化门制造流程中的技术瓶颈,成为行业技术攻坚的重要力量。新正创以“毫米级精度”深耕国际市场,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保持年均10%的稳步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街镇完成全口径工业实时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9.6%,规上工业实时开票销售增长12.2%,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1%。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达3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将达25家,创成市级研发中心3家。
特色引领 农业提质增效
新街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推动苗木、贝母、“三韭”、七彩番茄等特色农业从“量产”向“精品”转型,实现产业价值重塑与全面升级,“一村一特”的发展格局日益清晰。
十一月的新街乡村处处洋溢着丰收喜悦,各村特色农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陈文村反季七彩番茄通过订单模式直供南京、上海高端商超,并与“小方红”柿子实现订单化运营,市场价值显著提升;方东村苗木产业摒弃“量大棵粗”传统路径,转向庭院盆景培育,全力打造精品苗木与“三化”示范片区,成功开拓“客厅经济”新蓝海;周洋村“三韭”(青韭、韭薹、韭黄)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积极对接上海商超扩大渠道,成为村民增收的稳定支柱;东海村运营百亩贝母基地并成功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经营模式的持续创新。新街镇探索“村集体+大户承包+企业运营”的合作机制,持续做强农产品品牌,推动产业发展。板栗南瓜、大白菜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持续壮大,冬瓜、大白菜、西瓜等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持续焕发新机;江苏省特色优质功能农产品新街贝母则实现种植加工一条龙,带动村民致富,村集体积累稳步增长。
在“三资”管理方面,新街镇成效显著。其中新街村连续多年超百万元,东海村、郝苴村稳定在60万元以上梯队。“村企联建”夯实村集体增收基础,九总村风光渔、陈文村光伏等绿色项目为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紧扣农旅融合,新街镇通过系列活动聚人气、促宣传。元宵、端午、五一、国庆等节庆主题活动接连不断,亲子游、欢乐采摘、广场舞大赛、全民联欢晚会、柿子运动会等内容丰富,持续吸引客流。由“宣传委员+村党支部”推荐的村级特色项目赢得网友好评,全年累计接待研学及旅游超1万人次。方东村正积极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让乡村之美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民生为本 幸福底色更足
每日临近中午,陈文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长者食堂便热闹起来。老人们刷脸登记、领取餐券后,熟络地寒暄入座,聊家常、谈农事、品菜谱,欢声笑语萦绕堂内。该食堂服务人群覆盖全镇60岁以上老人,提供营养均衡的午餐套餐,让60岁以上老人以极低的价格,保证营养。
新街镇聚焦“一老一小”服务、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发力。助老扶幼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陈文村长者幸福食堂运营有序,完成幼教资源整合,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完成府前西路、唐新路东延等骨干道路提档升级,新建或改造镇村道路路灯、雨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成东海村党群服务中心,完成农贸市场提升等一批重点工程。方东村创成江苏省传统村落,东海村创成盐城特色田园乡村。谋划镇卫生院整体搬迁,持续夯实民生基础。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让新街百姓的幸福生活更加可感、可及。
漫步今日新街,从智能制造的车间到绿意盎然的七彩番茄地,从长者食堂里的笑语到海工产业园的轰鸣,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画卷正从容铺展。打造“有活力、有颜值、有温度、有底蕴”的“四有”新街,这座滨海小镇的“蓝绿”交响曲,正奏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组稿:张鹏 陆继军 叶海慧 李然





